
8月21日,踏入新鄉市鳳泉區魯堡村一處院落,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排整潔的平房。院子里綠樹成蔭,健身器材齊全,地面纖塵不染。中間的房間里時不時傳出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20多個孩子正在和幾個大學生志愿者做游戲。看到記者來了,孩子們都齊刷刷地站起來向記者禮貌地問好,一張張小臉上洋溢著天真的笑容。
“其實,這些孩子跟普通家庭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平時照顧孩子們生活的志愿者茹長梅告訴記者,他們都來自省內的一些特困家庭。有的孩子父母殘疾、智力有缺陷;有的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體弱多病。家長委托和慈善組織推薦,他們陸陸續續進入了這個丁巧榮創辦的“新鄉陽光村”生活。“現在共有28個來自輝縣、魯山等地特困家庭的孩子生活在這里,我們就像一個快樂的‘大家庭’。”
然而,最近,這個原本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遭遇了一件煩心事。茹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有8名適齡兒童本該進入當地的魯堡小學接受義務教育,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卻一直報不了名,這其中,也包括6名去年因故未能入學的孩子。
8月15日、16日,是本地的魯堡小學入學報名的日子,丁巧榮和茹女士帶著提前準備好的8個孩子的報名手續去了學校,可是她們卻吃了個“閉門羹”。
“校長說,這幾個孩子戶口不在本地,又不符合相關規定,不能入學”。眼看著9月1日正式入學的時間日漸迫近,茹女士很是焦急。
茹女士說,去年有6名適齡孩子需要入學,去學校咨詢時,校長告知說需要孩子的暫住證和監護人的委托手續等。后來,丁女士按照要求給孩子補辦了暫住證、相關的監護人委托書,由于錯過了報名時間,6名孩子最終還是沒有能入學。
“去年的6個孩子還沒有學上,今年又有兩個孩子該上學了。這些孩子耽誤不起啊!”茹女士拿著暫住證和相關手續,一臉無奈。記者來到鳳泉區魯堡小學,魯堡小學的李校長告訴記者:“去年6個孩子沒有入學,是因為相關手續辦理的時間超過了學籍認證窗口期,孩子們后來已經被安排在魯堡小學幼兒園學習。”
他表示,近年來對于學籍的管理日益嚴格,并且學校的管理上也需要完善委托撫養監護等相關手續。而目前,這8個孩子的手續還不夠完備,等丁巧榮相關的法律手續準備齊全,經過上一級教育部門的審核之后,是可以辦理入學的。
采訪中,新鄉鳳泉區教育文化體育局教育股負責人表示,目前,丁巧榮已經辦理了這些適齡兒童的監護人委托書,但是這些孩子很多是外地戶籍,需要原籍所在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進行認證,進一步完善相關手續。
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針對丁巧榮的特殊情況,特事特辦,可以先完成孩子的報名登記,先確保這8名兒童有學上,入學的相關手續抓緊在報名時間內完善。”
發稿前,記者了解到,丁巧榮已經前往8名孩子的原籍所在地,進行了相關手續的辦理,相關的審核工作正在進行中。
采訪即將結束時,記者問8個孩子想不想上學,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喊起來:我想上學!我想上學……聲音清脆而響亮。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 翁韜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