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學了,又有一大批“小朋友”告別幼兒園,背上書包走進校園成為小學生。每到入學季,都會有不少家長到醫(yī)院給孩子進行智力測試。這種測試有必要嗎?在孩子角色轉(zhuǎn)變時,家長如何正確進行心理引導?8月27日,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最近基本每天都有家長過來給要上學的孩子做智力測試,一種是一些私立學校要求入學時出示智力測試證明,還有一種則是孩子在面試時表現(xiàn)不好,或者是家長怕孩子智力有問題影響以后學習,提前進行測試。”河南省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方拴鋒介紹說。目前,醫(yī)院普遍采用的是韋氏智力測試法,需要孩子同測試人員進行一對一交流,借助一些工具并進行計算,對孩子的邏輯能力、記憶能力、動手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定。
“不建議盲目給孩子做智力測試,更不要給孩子隨意貼標簽。”方拴鋒表示,智力測試結(jié)果只是孩子現(xiàn)階段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孩子的能力還包括社交等很多其他方面。
相較于對智力因素的過度關注,方拴鋒建議,家長反而應警惕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伴隨學習過程中的焦慮、緊張、抑郁、挫敗感等不良情緒,以及性格內(nèi)向、膽小、任性、孤僻,缺乏社交技能或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行為問題。”家長首先要有耐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適應小學生活,學會傾聽,多鼓勵孩子,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 曹萍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