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重慶武隆區石橋小學(下稱“石橋小學”)多了一間特殊的課室,其設施與學生平時上課的教室布置完全不同。幾個書架并排靠窗成列,書架下面的大箱子填滿了各種互動玩具,課室盡頭緊挨著書架的角落安置了一對沙發,一面墻壁并排掛著白板和智能顯示屏,課室大片區域擺放若干色彩明麗的梯形桌面,兩兩自由相拼即能形成圓桌,以方便更多學生圍坐互動。
一年前,江西贛州市共有12所中小學落成與石橋小學這個特殊空間相同的12間課室,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幸福家園”。
“公益不是一己一時的事情”
2016年專注青少年家庭教育和心理護理的教育創新公益組織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下稱“幸福家”)的理事長李保軍找到了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產險”),他正在為青少年心理護理師資培訓公益項目籌措資金。幸福家青少年心理護理師資培訓源起其此前任教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下稱“深職院”)社管專業教師時期,帶領學生在廣東河源市和平縣公白中學做支教的經歷,這所學校以“留守兒童”居多。
當年的支教他們并沒有向當地的學生直接教授知識,而是教授技能、給予他們信念和支持,幾年堅持,原本是縣里最差的中學考了縣里第一名。這讓幸福家覺察到學生對積極心理的需求,而公白中學的蛻變轟動了當地教育局,事后幸福家在教育局的促動下于當地組織了一個“校長班”,由幸福家的團隊為當地的校長培訓心理學在管理上的應用。
2016年《南方周末》推出《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童報告》引起舉國震動,隨之民政部門啟動首次全國范圍內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并于半年后公布官方數據為902萬人。起初人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教育和生活保障等方面,隨著各界的深入了解,心靈健康逐漸浮出水面。但面臨的現實是,在家缺少父母陪伴,在學校由于老師缺乏理論及實踐經驗支撐,所做的心理輔導多“憑感覺”為之。
青少年心理護理師資培訓公益項目引起平安產險極大興趣,其堅持公益應為以有限資源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改善解決社會問題的價值觀與幸福家青少年心理護理師資培訓的方法論相契合。2016年平安產險實際捐贈105萬元,聯合當地教育局,在江西贛州18個縣進行了18期心理護理專業師資培訓,培養近1800名鄉村教師,覆蓋1000多所學校, 輻射30萬鄉村兒童。
平安產險項目負責人提到,“公益不是一時一己的事情,一家企業的力量畢竟有限,找到能撬動更廣泛資源的‘杠桿’,持續發力才是解決之道”。
“一個公益項目需要有所取舍,我們不是通過外部專家直接幫助這些孩子解決問題,志愿者也只是一時幫助,而是培養當地的老師,因為他們持續跟孩子在一起,為這些老師賦能,使他們具備為孩子進行心理教育輔導的能力,這才是可持續、可復制的方式。”李保軍說道。
2016年年底,培訓完成后,平安產險對贛州市接受培訓的老師、學校、教育局進行了回訪,培訓內容得到多方肯定;但不少人提出改進意見。
“不少老師反映對待學生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改變以往站在道德角度看待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他們的行為;有的甚至培訓剛結束就問明年什么時候開展,還想參與;有的老師提出短期培訓影響力有限,應該設置專項標準化課程、固定課時,能真正持續影響學生;其中一位校長還提出設立一個固定空間。”平安產險項目負責人說道。
得到反饋后,平安產險即與幸福家開始商定第二年改進的可行性方案。為了能讓這門“課程”能得到推廣,最終確定由心理教育專家進行研討設計;而對于設置固定空間,他們找到了場域理論的支持后,決定聘請專業設計師為這個空間出設計圖。方案初步確定后,2017年平安產險擬再捐贈197萬元以實施“師資培訓+標準課程+教學設施”并行的青少年心理護理公益。
無數次電話、郵件,方案來來回回,來自各地多位教育、心理學專家輾轉往復深圳多次,最終形成一套以積極心理為底色,針對1-9年級青少年不同身心發展階段特點的標準化課程;而空間設計內飾顏色、設施布置、物件種類均有心理學考究,最終二者獲得了專利。
2017年江西贛州12所中、小學分別申報為建立幸福家園配置一間近100平米的課室,作為學校開展積極心理活動的“陣地”。
“老師,什么時候能再去幸福家園?”
江西贛州市濂江中學的“幸福家園”已經使用近一年了,謝玲是它落成的見證者,從申報到裝修再到后期管理,一路跟隨。路遇學生,總是有很多學生詢問:“謝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再去幸福家園?”經過后期調研,這也是12所學校負責管理幸福家園的老師被學生最常問到的一句話。
濂江中學雖然是城區的初中學校,但學生屬于“留守”的情況仍占到絕大多數,他們大多住校,甚至周末也不回家。“城郊、鄉下很多家長在外打工,知道賺錢不易,都想盡辦法將自己的孩子轉到城區學校讀書。”謝玲介紹,“有的孩子回到家就自己一個人,所以他們更情愿留在學校。”她補充。
不過謝玲強調,學校并沒有將一個群體標簽化,教育教學中不會出現“留守兒童”的說法,但是老師會在他們身上花更多心思。
謝玲2014年開始接觸心理學,具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多次參與心理知識、技能相關的培訓。有十一年班主任經歷的她認為積極心理對學生很重要。“由于長期沒有父母陪伴,這些孩子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么辦。男生情緒管理能力很弱,通常用暴力解決問題;女生則走向另一個極端,什么都憋在心里,不知道跟誰說;孩子又處于青春期,很看重與家長、老師、伙伴的關系,會產生很多困惑”她說。
目前濂江中學幸福家園每天都會迎來不同年級、班級的學生。周一至周五,五六七節課全校輪流在此上積極班會課。贛州近年重視安全教育,許多班會內容與安全有關,但班主任到了幸福家園之后,自動調整模式,按不同主題內容安排互動課程,從激發熱愛環境、學習起步,到探索自主管理、勇于面對,再到情緒管理、激活夢想,用積極心理為孩子增能。
每周一和周四下午放學后謝玲會和學校的兼職心理老師一起值班看護,開放一小時。學生會自發到幸福家園玩心理沙盤、看書;人多時,值班老師組織團輔,通過游戲融洽與伙伴間的關系,引導鼓勵表達;需要“談心”的學生則單獨與心理輔導老師約時間做個體輔導;有的班主任甚而將到幸福家園上積極班會課作為獎勵,預約使用。
“有(這個空間)和沒有的差別很大,只要老師會用這個空間,真的很有用,學生很喜歡去(幸福家園)”謝玲說道。
“舉手之勞,綿薄之力”
伴隨12所中小學心理課室相繼投入使用,平安產險探索的“師資培訓+標準課程+教學設施”的鄉村青少年心理護理公益成為可復制、可持續的軟件與硬件并行的公益開展模式。
2018年平安產險找到了更有力的“杠桿”, 科技使得更多人群、更低門檻參與鄉村青少年心理護理公益成為現實。今年5月,平安產險上線首個車主公益平臺——益行關愛,讓全國億萬車主與公益相連。“百校千師”成為上線的首個公益項目,平安產險擬將其在贛州探索出的鄉村青少年心理護理公益模式向全國擴展,“復制”到100所中小學。
從5月開始,登陸益行關愛簽到、上傳里程、分享頁面幾乎成為浙江車主潘英杰每天的必備動作。“簽到、上傳里程、分享”是益行關愛任務行為體系中的部分,其設置了一套機制,通過以文明駕駛、安全駕駛、綠色駕駛為理念的行為改善體系,賦予不同行為虛擬權值——“愛心”,鼓勵車主以實際行動獲取“愛心”,車主捐贈“愛心”給具體的公益項目,從而將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減少碳排放的實際效果,轉化為平安產險投入公益中的實際資金,形成環境公益、安全駕駛環境與動員億萬車主關注參與其他公益的正向循環。
“每天花幾分鐘捐贈愛心,舉手之勞、綿薄之力但能幫助到他們,對人對己都是好事”。潘英杰由于工作需要經常開車跑業務,自平臺上線以來上傳了近萬里程,至今已經捐贈了870顆“愛心”。
益行關愛自上線以來已積累400多萬顆“愛心”,而2018年第一間“寸草安心•幸福家園”心理課室已籌滿“愛心”,于11月8日在重慶武隆區石橋小學落成揭幕。
新落成的這間心理課室較以前增加了情緒宣泄區,同時借助配備的智能互動顯示屏,引入平安集團“三春暉”線上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武隆區進修學校校長冉建容,了解完平安產險的鄉村青少年心理護理公益體系后,萌生在全區十個學校建設類似心理課室,引入政府資金的想法,她立馬咨詢了在武隆區其他學校建設類似課室的要求,準備近期報告給當地教育局。冉建容是該區中小學德育教研員,負責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未來將有更多的公益項目在益行關愛上線,它成為平安產險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公益的杠桿,放大公益踐行實效,真正推動社會問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