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咱家小院,映入眼簾的紅墻上掛著數十塊小木牌,現場的嘉賓依次領取自己銘牌,可別小看了這一塊小牌子,這可是一個月后認領自己的專屬香腸的憑證。
為了讓大家更真切地了解超姐家香腸的制作工藝,主辦方組織了現場制作香腸的活動,12 名踴躍報名的選手分成 3 組,穿腸衣、壓臘肉、灌香腸,忙得好不快活!隨后,其余兩組參賽者又來到了戶外進行加時賽——夾香腸接力跑,第二組選手雖然遺憾落敗,但是在賽后的懲罰中,一名穿黑色大衣的男士主動站在風扇的最前面,把隊友擋在身后,把寒風攔在身前,盡顯紳士風采。
據手工香腸的創始人——咱家小院的院長超姐介紹,她和家人一起,經營著自己的飯店,已有四十多年的餐飲經驗,做香腸也有數年,香腸有黑椒、麻辣、廣式三種口味,以用料新鮮,考究,在顧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灌腸用的是豬小腸的腸衣,必須用水反復沖洗。以前灌腸都是手工灌,過一會兒就要往下捋。力度掌握不好,腸衣就會破裂?,F在技術進步,基本都是機器灌,更省勁也更均勻。
灌完香腸,還得晾曬和風干。這段等待的時間,是香腸能否更加好吃的關鍵。其實晾曬也是個技術活,以前家里晾衣服的竹竿,就成了最好的工具。陰天下雪或水氣比較大的時候,曬出的香腸沒有色澤也沒那么筋道。等到白天出了太陽,竹竿上掛滿了香腸,紅燦燦的煞是誘人。
冬月清冽的陽光和風里,腸子一點點失去了水分,二十多天后,就變成了緊致香韌的手工香腸。晾制香腸是個漫長的過程,也有人建議超姐干脆弄個烘干機器,這樣兩三天就能出一批香腸。超姐堅決不同意,自然風干的味道是機器做不出來的,而且是給自己人吃的沒必要弄虛作假。一切食材都是有溫度的,用心對它才會出來好味道。
今天是超姐家手工香腸開工的日子,也是超姐做香腸的第五個年頭。只用最好的食材,順時而生,不食不時,這是她在最難的日子里也不曾丟掉的準則。也正因為這,越來越多的人信賴超姐,成為她最忠實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