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民生銀行成功發行了2018年第二期小微金融債200億元,這是該行在本年度申請獲批800億元小微金融債總額度下的第二次發行。此前,該行于11月20日成功發行了2018年第一期小微金融債,發行規模400億元,創下了單次獲批規模、單期發行規模、單期投資者數量、單期申購量四項國內紀錄。
據民生銀行方面介紹,該行曾在2012年發行小微金融債券500億元,連同今年獲批發行額度,民生銀行以1300億元的累計發行規模,居全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之首。
事實上,發行小微金融債只是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方式之一,在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方面,民生銀行同樣不遺余力。據民生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民生銀行對公貸款新增1500億元,其中75%以上都投向了民企,還設立300億元專項風險資產額度,定向用于民營企業。截至2018年10月,民生銀行對民營企業提供的表內外融資余額達1.65萬億元,其中大型和中小型民企貸款余額9312億元,占該行對公貸款的55%;累計投放小微貸款超過6萬億元,存量授信小微企業超過110萬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035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出席小微金融十年展望主題活動
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作“民營企業的銀行”是中國民生銀行設立的初衷,也是20多年來民生銀行始終堅守的核心戰略。
作為國內首家以民營資本為主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的成立打破了金融領域對民營資本的限制,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試驗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銀行的強勢崛起和金融科技的突飛猛進,傳統銀行模式面臨巨大沖擊。對此,洪崎并不認為傳統模式單純向互聯網方向轉型就是解決之道,而應加強兩種模式優勢互補,不斷深化傳統服務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民生銀行將“科技金融的銀行”和“綜合服務的銀行”提升至戰略層面,與“民營企業的銀行”一同構成并完善了民生銀行的戰略布局,通過打造嶄新的“科技+金融”生態圈,培育民生銀行集團管家式的綜合金融服務競爭力。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出席本行供應鏈金融品牌發布會簽約儀式
據洪崎介紹, 2015年民生銀行便啟動了“鳳凰計劃”,提出“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面的增長方式轉型與治理模式變革,再造一個完全不同版本的民生銀行,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標桿銀行。”到2017年底,整體規劃的7個模塊共30個項目全部設計完畢,試點項目收到成效。2018年初,民生銀行又啟動了全面改革轉型,就是要結合“鳳凰計劃”,配套實施相應中后臺管理改革,支持前臺業務轉型。
從創辦之初募集到的59位股東13.8億元,到2017年總資產規模達5.9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98.13億元,再到2018年,位居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名第30位,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251位……這些數據都反映出民生銀行成立20余年來從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洪崎將民生銀行的發展歸結于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經濟,更不會有民生銀行。”洪崎說,切實做好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就是穩金融、穩經濟。民生銀行將始終保持服務民營經濟的初心,堅持民企戰略不動搖,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商業模式、持續提高對民營企業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支持民企健康成長、做大做強。
來源:人民日報
據民生銀行方面介紹,該行曾在2012年發行小微金融債券500億元,連同今年獲批發行額度,民生銀行以1300億元的累計發行規模,居全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之首。
事實上,發行小微金融債只是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方式之一,在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方面,民生銀行同樣不遺余力。據民生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民生銀行對公貸款新增1500億元,其中75%以上都投向了民企,還設立300億元專項風險資產額度,定向用于民營企業。截至2018年10月,民生銀行對民營企業提供的表內外融資余額達1.65萬億元,其中大型和中小型民企貸款余額9312億元,占該行對公貸款的55%;累計投放小微貸款超過6萬億元,存量授信小微企業超過110萬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035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出席小微金融十年展望主題活動
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作“民營企業的銀行”是中國民生銀行設立的初衷,也是20多年來民生銀行始終堅守的核心戰略。
作為國內首家以民營資本為主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的成立打破了金融領域對民營資本的限制,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試驗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銀行的強勢崛起和金融科技的突飛猛進,傳統銀行模式面臨巨大沖擊。對此,洪崎并不認為傳統模式單純向互聯網方向轉型就是解決之道,而應加強兩種模式優勢互補,不斷深化傳統服務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民生銀行將“科技金融的銀行”和“綜合服務的銀行”提升至戰略層面,與“民營企業的銀行”一同構成并完善了民生銀行的戰略布局,通過打造嶄新的“科技+金融”生態圈,培育民生銀行集團管家式的綜合金融服務競爭力。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出席本行供應鏈金融品牌發布會簽約儀式
據洪崎介紹, 2015年民生銀行便啟動了“鳳凰計劃”,提出“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面的增長方式轉型與治理模式變革,再造一個完全不同版本的民生銀行,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標桿銀行。”到2017年底,整體規劃的7個模塊共30個項目全部設計完畢,試點項目收到成效。2018年初,民生銀行又啟動了全面改革轉型,就是要結合“鳳凰計劃”,配套實施相應中后臺管理改革,支持前臺業務轉型。
從創辦之初募集到的59位股東13.8億元,到2017年總資產規模達5.9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98.13億元,再到2018年,位居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名第30位,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251位……這些數據都反映出民生銀行成立20余年來從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洪崎將民生銀行的發展歸結于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經濟,更不會有民生銀行。”洪崎說,切實做好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就是穩金融、穩經濟。民生銀行將始終保持服務民營經濟的初心,堅持民企戰略不動搖,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商業模式、持續提高對民營企業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支持民企健康成長、做大做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