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收到一些特殊捐款,它們分別被338個信封包起來,并且每一個信封上都標明了金額和一些人的名字。經過詢問捐款人王女士才得知,這些捐款本是5年前蘇州市姑蘇區新東方汽配城的商戶們,得知她的孫女查出白血病卻無錢醫治后,自發組織的捐款。如今,她們的家境也有所緩解,因此王女士想償還當年的善款,商戶們卻執意不收,并且想將愛心繼續延續下去。(3月18日《揚子晚報》)
在這個充滿愛和善的社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人拾柴火焰高,從來都不缺現實的佐證,蘇州市民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便是鮮活的例證。幾年前,王女士孫女不幸患了白血病,卻無錢醫治,當地300多個商戶知道后,自發組織捐款4萬元,使王女士孫女及時得到救治。如今,家境有所緩解的王女士,決定“把善款還回去”,顯然是對愛心人士的一種感恩之舉。
首先,愛心的簇擁,慈善的偉力,不僅挽救了王女士孫女的生命,而且給她一家人帶來了無以言表的感動;同時,也激發出了其善良、質樸的情懷。再者,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表現出了一種良好的姿態:不貪占公眾的愛心,不奢享慈善資源。從這一點來看,王女士表現出來的這種姿態,值得許多受助對象仿效。特別是,面對王女士退還的善款,300多個捐款商戶均執意不收,并將這筆善款轉捐給醫院,用于患有白血病兒童的救助治療,更是愛心與慈善的一種良性互動。
可見,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始于愛心,終于慈善,給一次愛心捐贈活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特別是,其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受捐者向愛心人士表達感恩之情,主動退還善款;更在于愛心人士又將善款轉捐,讓愛心在坊間良性循環,去幫助和溫暖社會上更不幸、更需要幫助的困境兒童,也讓愛心得以延續和升華。
換言之,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彰顯愛心循環之美。事實上,對愛心和慈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反哺愛心和慈善。具體來講,受助對象如果生活條件允許,可以將善款退還或轉捐;如果覺得“愛心過剩”,或者善款沒有用完,不妨將接受的部分善款捐獻出去,去救助那些比自己更不幸、更需要幫助的人。只有這樣,對愛心和慈善的良性互動,才更有實際意義;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回流”的溫暖力量;也只有這樣,每一次愛心捐贈活動,均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結局。
作者:汪昌蓮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

在這個充滿愛和善的社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人拾柴火焰高,從來都不缺現實的佐證,蘇州市民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便是鮮活的例證。幾年前,王女士孫女不幸患了白血病,卻無錢醫治,當地300多個商戶知道后,自發組織捐款4萬元,使王女士孫女及時得到救治。如今,家境有所緩解的王女士,決定“把善款還回去”,顯然是對愛心人士的一種感恩之舉。
首先,愛心的簇擁,慈善的偉力,不僅挽救了王女士孫女的生命,而且給她一家人帶來了無以言表的感動;同時,也激發出了其善良、質樸的情懷。再者,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表現出了一種良好的姿態:不貪占公眾的愛心,不奢享慈善資源。從這一點來看,王女士表現出來的這種姿態,值得許多受助對象仿效。特別是,面對王女士退還的善款,300多個捐款商戶均執意不收,并將這筆善款轉捐給醫院,用于患有白血病兒童的救助治療,更是愛心與慈善的一種良性互動。
可見,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始于愛心,終于慈善,給一次愛心捐贈活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特別是,其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受捐者向愛心人士表達感恩之情,主動退還善款;更在于愛心人士又將善款轉捐,讓愛心在坊間良性循環,去幫助和溫暖社會上更不幸、更需要幫助的困境兒童,也讓愛心得以延續和升華。
換言之,王女士“把善款還回去”,彰顯愛心循環之美。事實上,對愛心和慈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反哺愛心和慈善。具體來講,受助對象如果生活條件允許,可以將善款退還或轉捐;如果覺得“愛心過剩”,或者善款沒有用完,不妨將接受的部分善款捐獻出去,去救助那些比自己更不幸、更需要幫助的人。只有這樣,對愛心和慈善的良性互動,才更有實際意義;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回流”的溫暖力量;也只有這樣,每一次愛心捐贈活動,均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結局。
作者:汪昌蓮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