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明確從4月1日起,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記者近日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我省從2015年起就開始推行學校領導陪餐制,經過多年探索,陪餐制運作逐步成熟。目前正在大力實施的“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讓1.2萬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監督配餐全過程。“放心”二字不只是停留在紙上,而是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
食堂飯菜吃出“媽媽味”
4月1日,下課鈴響,周口市文昌中學老師王海慧和學生一起走進食堂排隊用餐。“老師和學生同吃‘大鍋飯’,既讓家長放心,也拉近了師生距離。”王海慧說,在學校里,校長、教師、學生在一個食堂吃飯早已是慣例,陪餐制已不新鮮。
在家長陪餐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文昌中學啟動了“喚媽媽回家”工程——餐廳服務崗采用購買家長服務的方式,家長在孩子身邊務工,食堂里的飯菜多了份“媽媽味”,實現餐廳管理的“家校共建共享”。
據省教育廳體衛藝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在2015年以文件形式明確,校領導每周至少在學校食堂陪餐一人次,并做好陪餐記錄,了解學校食堂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堂管理與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省各地各學校還建立起“食材評鑒關”把關機制,建立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黑名單”制度,由學生、家長、教師代表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也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食品安全防線越筑越牢。
明廚亮灶網上實時看
在鄭東新區實驗幼兒園,除了嚴把食材采購、加工環節,落實陪餐制度外,每個孩子家長都是食堂的“監督員”。家長們只要打開相關APP,就可以看到幼兒園廚房的加工、操作各環節以及衛生條件,對食堂進行實時監督。這得益于我省“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的逐漸鋪開。
2011年—2016年,我省共組織了6輪一級食堂評定,評選出全省中小學校一級食堂1251所,在此基礎上啟動“互聯網+明廚亮灶”試點工作。目前,我省已有1.2萬所學校入網。
按照省教育廳4月1日印發的文件要求,今年年底學校食堂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比例達80%以上,2020年年底前基本覆蓋所有中小學校。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強化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社會監管,推進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社會共治,讓學生吃得好、吃得安全,讓家長看得到、放下心。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