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倆小“圖書館”里的藏書
村里的中小學生免費閱讀
4月7日一吃過早飯,周口市太康縣楊廟鄉陳莊村的小陳瑞就與其他四五個小伙伴相約來到村民汪素蘭家里,開始看書學習。
原來,汪素蘭家里有一個小“圖書館”。說是圖書館,其實里面藏書只有100多冊,是其12歲的外孫女吳楠楠和10歲的外孫女吳適可,利用跟隨姥姥、舅舅撿垃圾拾到的一些人們丟棄的圖書置辦的。幾年來,陳莊村的一些孩子每逢節假日和星期天,都會聚集到這里讀書看報。雖然圖書都很破舊,但孩子看得都很津津有味。
撿拾破舊圖書,為村里小伙伴們辦圖書館
吳楠楠和吳適可是一對小姐妹,是太康縣楊廟鄉六里張村人。目前,一個上初中一年級,一個上小學。她們的姥姥汪素蘭是該鄉陳莊村人。由于汪素蘭和老伴體弱多病,日常需要人照顧,從小吳楠楠姐妹倆便跟隨母親在姥姥家里生活。常年的看病吃藥,加上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汪素蘭家里生活十分拮據,為補貼家用,每逢節假日,汪素蘭都會帶著吳楠楠和吳適可姐妹倆一起外出撿破爛。
在拾垃圾中,小姐妹撿到了不少圖書,比如《十萬個為什么》《雷鋒的故事》《兒童學唐詩》等書籍畫冊?;丶液?,姐妹倆把這些書擦拭干凈,有的書或畫冊封面脫落了,她們就為這些書包上一層牛皮紙當封面。姐妹倆把這些書井井有條地擺放在家里一張桌子上,供村里的中小學生前來免費借閱。
看著小伙伴們一到星期天都來她們家里讀書看報,小姐妹倆心里特別高興,于是就暗下決心,等將來圖書撿拾多了,一定為村里小伙伴們辦一個免費圖書館。
為實現這個愿望,姐妹倆開始有意收集圖書。一次,她們跟隨舅舅到縣城撿拾破爛,在支農路東頭看見一個專賣舊書的地攤,每本書售價1元到5元之間。她們挑了《革命烈士詩抄》等幾本書,付賬時,擺攤的老爺爺了解她們的情況后,只象征性地向她們收了1元錢。姐妹倆如獲至寶,把書小心地放到書包里帶了回來。
藏書100多冊,圖書館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小姐妹為村里小伙伴辦圖書館的事情也得到了鄰村吳行村張列心老人的熱心幫助。張列心目前拾荒已有20多年,只要天氣好,他都與妻子開著一輛三輪電車去縣城撿垃圾。撿來的垃圾中常常有各種兒童玩具和書本。張列心總把玩具和書本保管好,讓吳楠楠和吳適可挑些“有用”“有價值”的收藏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備,2016年年初,姐妹倆收拾好姥姥家里一間閑房,并在屋內放置一張木板床,在上面擺放好圖書,就這樣,她們心中的圖書館就“開業”了。
4月7日,在汪素蘭老人家院子西北側這間2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里坐了六七名孩子,他們正在認真翻看著手中的書籍。緊靠屋子東墻的下面,一張木板床上擺滿了《雷鋒的故事》《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革命烈士詩抄》等圖書。圖書雖然破舊發黃,但都被小姐妹倆收拾得干干凈凈。
今年10歲的陳晨是該圖書館的“常客”。陳晨說,她在陳莊村小學上五年級,由于家里圖書少,平常沒有書看,過去一到星期天和節假日,做完作業后,她都和其他小伙伴們一樣無所事事。自從吳楠楠和吳適可姐妹倆在村里成立圖書館之后,她們沒事了就會過來看書。“我在這里看書都有兩三年了,星期天和節假日天天過來看。”陳晨說。
由于妹妹吳適可眼睛有嚴重眼疾,日常,吳楠楠承擔起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每有人看完圖書,她就會及時接過圖書歸類并擺放整齊。“現在圖書館藏書有100多冊。其實,這算不上圖書館,并且這里面也沒有啥好圖書。”一聽有人夸贊圖書館,吳楠楠趕忙搖著手解釋說。
記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于揚 實習生 王慧星 通訊員 孔海林 陳純新 文 圖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