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來源:《2019全國短視頻創意發展研究報告》
制圖/鄭萌
4月18日舉行的2019全國短視頻創意峰會上,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譚天解讀了《2019全國短視頻創意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里面有哪些干貨,一起來看看。
短視頻使用率 去年超過網絡視頻
“短視頻發展有多火?不僅年輕朋友們喜歡,我有一位教授朋友,他的老母親每天都要在短視頻平臺刷兩三個小時。”2019全國短視頻創意峰會上,在解讀《報告》時譚天這樣說。
2018年,短視頻站上“風口”,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呈爆發式增長。《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6.12億,用戶使用率為73.9%;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短視頻使用率首次超過了網絡視頻,成為我國網絡視聽市場的新生“主力軍”。
短視頻為何這么火?《報告》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析:草根文化引發用戶共鳴,短視頻成為當代人自我表達、情感宣泄的主要方式;視聽形式便于用戶使用,碎片化的影像和簡單的制作流程,在滿足觀看需求的同時也讓用戶變成了創作者;用戶生產內容的UGC取代了專業視頻網站的PGC,用戶在頻繁的互動參與體驗中得到了“自我構建”。
短視頻成為政務新媒體展示重要窗口
乘著短視頻快速發展的東風,政務新媒體也搖身一變,從冷冰冰的圖文時代邁向更接地氣和更具人情味的政務短視頻時代。《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僅在抖音平臺上,政務短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850億次,成為各級政府形象傳播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聯網下鄉”的過程中,短視頻也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短視頻平臺在擴大小鎮青年社交圈子的同時,也便于推介廣袤農村的美景與美食。而不斷涌現的“短視頻+扶貧”“短視頻+旅游”“短視頻+特色農產品”等新模式,則為政務短視頻提供了更多發展方向。
隨著共青團中央、中國長安網等一批政務短視頻賬號成為新“網紅”,2018年也被稱為“‘政務短視頻元年”。政務短視頻迎來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內容寬泛、定位模糊和優質視頻產能不足等問題,對此,《報告》提出,政務短視頻要找準定位,通過互動式傳播吸引用戶關注,并借助“兩微一端”等多種媒介形式對信息做深度加工,形成傳播合力。
作者: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俊 師?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