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一提起獻血,很多人都會搖頭,為什么這樣的好事總是被人們拒絕呢?這是因為人們對獻血是否影響身體健康存在疑慮和認識上的誤區,這些的錯誤觀念導致我國獻血率較低。今天我們邀請河南省腫瘤醫院輸血科主任王艷帶您認清這些誤區,用科學打消顧慮,給您獻出愛心的勇氣。
謠言一:獻血會讓人元氣大傷
生活中,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血液是人體的精華,不能輕易獻血,一旦獻血就會元氣大傷。
“這可能與我們的傳統認識有關,事實上,人體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所以血液每時每刻都在吐故納新,而且人體的調節機能能夠迅速補充失去的血液,所以獻血后并不會造成人體血虛,更不會傷元氣。”王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她介紹,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7%—8%,一個60公斤重的人總血量約為4800毫升,其中80%的血液參與外周循環, 20%的血液儲存在肝臟和脾臟中。一個人獻血200—400毫升,只占總血量的5%—10%,獻血后,存儲在肝臟、脾臟的血液會被動員出來,保證參與循環的血量不會減少。科學證明,健康人一次失血10%,在身體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不會引起不適。
“而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一到兩個小時就會補充到位;血漿蛋白質是肝臟合成的,一兩天內可以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會很快恢復至本來水平。”王艷說。
謠言二:獻血會導致貧血
貧血癥狀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有些人可能因為獻血后出現這些情況,就覺得獻血會導致貧血。
“其實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王艷說,首先每個參加無償獻血的人都會按照國家《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進行嚴格篩查,只有通過健康篩查的人員才可以進行血液的采集。所以在獻血前的健康篩查過程中還能幫助公眾確定是否患有貧血等癥。
其次,我們國家規定,每次獻血不得超過400毫升,這點血量僅占成年人血液總量的10%左右。人體血液有強大的再生功能,造血系統會很快進行恢復和補充。所以按照國家規定獻血不僅不會讓人產生貧血癥狀,相反還能夠刺激人體的造血器官,有益于人體血細胞的再生。
謠言三:獻血會降低免疫力
不少人不愿意獻血,認為獻血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還有人說:“我以前身體可好了,但是自從獻血之后就一直感冒不斷,獻血導致了免疫力下降。”
“目前沒有相關研究、文獻表明獻血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王艷說,免疫系統作為人體自身的防御體系,其有效地運作,人體才能更好地防御疾病,抵抗環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襲,才能修補受損的器官和組織,使其恢復原來的功能。
王艷介紹,機體的免疫功能主要是通過T、B、NK等免疫細胞的活化、細胞因子的釋放、抗體的分泌等來完成。其中T細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細胞,它的活化制約著整個特異性免疫應答,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B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免疫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漿細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執行機體的體液免疫。
獻血200—400毫升后獻血者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總蛋白、白蛋白、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血清鐵等8項指標,通常在獻血后24小時—3個月均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
無償捐獻血小板者,其采集是依據血細胞成分各比重的不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的。由于血小板比重為1.030—1.035,淋巴細胞比重1.050,兩者較為接近,因而機采血小板過程會造成部分淋巴細胞的丟失。在淋巴細胞減少的情況下,T細胞可通過識別自身抗原,利用促增值和存活的細胞因子而發生增值,重建T細胞穩態,且保持各細胞群功能的完整性,重建各細胞亞群之間的平衡。因此,獻血是不會降低自身免疫力的。獻血后骨髓細胞造血,人的新陳代謝會增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謠言四:獻血會傳染疾病
有很多人不愿意獻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在獻血時,會得上傳染病。王艷也認為,獻血是很安全的。因為采供血工作流程嚴格執行國家《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的相關規定,對采血過程使用的關鍵物料:如血袋、試劑、消毒液、輔料等有嚴格的進貨質控環節,對采血過程中的消毒有嚴格的時間及范圍要求,獻血者所用的采血物料均為一次性使用,用后銷毀,沒有任何獲得感染的機會。因此,參加無償獻血是非常安全的。
謠言五:獻血會引起血壓不穩

一些人獻血后會出現血壓過高或過低的情況,他們覺得是獻血造成了血壓不穩。
“血壓不穩定多是緊張所致。”王艷說,有些獻血者獻血后,可能會出現暫時血壓偏高或偏低的癥狀,這是由于獻血時精神緊張所致。健康人獻血是不會出現血壓浮動的現象,更不會使人患上高血壓或低血壓疾病。
獻血時部分人發生頭暈甚至昏厥,實際上是心理反應。一些人看到血液流動就會產生緊張害怕的情緒,或者本身有暈血現象的人都有可能出現昏厥的情況。專家指出,有這樣情況的人不適合獻血。
(趙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