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保險業正在調整步伐節奏,從“補償式”高速發展邁向“回歸保障”的高質量發展。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僅同比增長3.92%,而具體到人身險業務,同比增長只有0.85%,為近8年來最低。
行業的整體轉型也帶來了既有格局的新變化,其中,以平安人壽為代表的部分壽險公司正在憑借多年積累下來的優勢“華麗轉身”,積極響應政府及監管號召,不斷優化產品、服務等各經營環節,促進保險回歸保障本源、提升消費體驗、服務經濟發展。
“平安人壽將堅守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同時將圍繞人民群眾的需求、經濟發展的需要,繼續發揮產品、科技、資本、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為客戶送去更完善的保險保障,為消費者帶來更美好的體驗,為實體經濟注入保險動能,助力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當在第220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
增速換擋期全行業承壓
近年來,受益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費結構升級、保障意識逐漸增強等因素,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保費收入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7年間,我國壽險業務保費收入從2073.68億元增至21455.5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32%。
與此同時,壽險的深度與密度也在顯著增長,截至2017年末,我國壽險密度達1543.48元/人,較2003年增長了6.47倍;壽險深度達2.59%,較2003年上升了0.65個百分點。
但進入2018年,受134號文、消費習慣、高基數等因素影響,年金險銷售受挫,新單保費負增長,保險公司開門紅承壓,由此拖累了全年保費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壽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同比減少3.41%;壽險密度為1485.11 元/人,同比減少3.78%;壽險深度為2.3%,同比減少了0.29個百分點。
然而,增速換擋期并不意味著空間受限,恰恰相反,與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相比,我國壽險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比如,我國長期保障型產品占比依舊低于國外成熟市場;保險營銷主要通過險企自建代理人隊伍,銷售模式相對粗放,關注規模甚于服務質量,專業保險中介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顧問行銷模式尚在培育期; 續期業務拉動效應明顯,對存量業務價值的挖掘力度需要加大。
而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保險行業結束了過去經營模式,并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篇章,在保險新時代,保障回歸的力度在加大,壽險業務品質持續提升,保障屬性增強。
“三管齊下”引領行業變革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開始步入實質性分化期,要么出眾,要么出局。
對于壽險公司來說,如何在面臨外部環境及自身轉型的雙重壓力下重新“開天辟地”至關重要。其中,以平安人壽為代表的大型壽險公司由于具有深厚的銷售渠道積淀,綜合經營、管理水平更高,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據丁當介紹,去年以來,平安人壽一直在加快推進自身的轉型升級,并通過三大維度應對、甚至是引領行業新時代。
首要維度是產品結構的調整,2018年,平安人壽主動優化了產品結構,深化保障型產品經營,尤其是開發了安鑫保、守護福、愛滿分、福滿分等多種保障型產品,拓展長期保障型市場,提升客戶保障水平。
比如,平安人壽的主力產品平安福系列,涵蓋了終身壽險、重疾及意外險等多維度風險保障,并提供身故、重疾、意外傷殘、自駕車意外雙倍、醫療、保費豁免等全面保障。自產品上市以來截至今年5月,累計銷售近2000萬件,保費年均復合增長率55.3%,顯示該類型產品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
在為公眾提供保障方面,平安福系列產品累計賠付超10萬件,累計送出理賠金近106億元。其中,賠付客戶中年齡為18歲至50歲占比90%以上,有效提高了社會中堅人群的抗風險能力;在十大賠付病種中,癌癥賠付占比60.94%,有效減輕癌癥患者在治療時面對的財務負擔和焦慮情緒。
平安人壽除在事后理賠端為客戶提供保險保障外,也積極聯合其他專業公司,通過介入前端健康管理來降低客戶的患病風險,提升客戶的抗風險能力。平安人壽聯合平安健康險推出“平安RUN計劃”,該計劃設置周、月、年三重運動目標,客戶達成特定運動目標即可獲得豐厚獎勵,獎勵包括由平安健康險提供的物質獎品及由平安人壽提供的免費提升達標客戶的保險保障額度,激勵客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該計劃推出后,廣受客戶歡迎,截至目前,已有超500萬客戶參與了平安RUN健康管理計劃,超過30萬人達成年運動目標,獲得保險保障額度的提升。
當然,好產品更需要配套好服務,在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平安人壽也在借助科技賦能創新服務模式,在理賠、保單服務、增值服務等方面持續升級,為客戶帶來“簡單便捷 友善安心”的消費體驗。
比如,理賠方面,平安人壽推出手機“閃賠”,客戶在30分鐘內便可收到理賠結果。保單服務方面,平安人壽的“智慧客服”實現所有業務在線一次性辦理,業務辦理平均時長從3天縮短到10分鐘,最快僅需3分鐘。
同時,平安人壽還以家庭為中心,針對客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需求提供線上加值服務,推出家庭關系、親子育兒、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服務。
第三大維度是保險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
平安人壽充分發揮險資優勢,在支持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指引下,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4000億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涉及交通、電力、能源、港口等基礎設施以及棚戶區改造,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在落實精準扶貧方面,2018年平安正式啟動“三村建設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大方向,落實精準扶貧。截至2019年,平安人壽已累計委派34位駐村干部,前往16個貧困村駐點,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保費持續增長的動力
三大維度的搶先布局已經為平安人壽換取了更多的市場空間,據丁當透露,2019年1-5月,平安人壽主力長期保障儲蓄型產品【注:主力長期保障儲蓄產品含大小平安福組合(含福上福)、福滿分組合(含福加分)、愛滿分組合(含愛加分)、以及三鑫(含金鑫盛)、安鑫保、百萬】在個險新單保費中占比達39.3%,較2018年同期提升5.9個百分點。
中國平安披露的2019年一季度報顯示:平安壽險業務結構優化下價值率顯著提升,一季度新業務價值率達36.8%,同比提升5.9百分點,在首年保費因戰略結構調整而同比下滑10.8%的情況下,拉動整體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1%至216.4億。
“新業務價值率的提升正是由于平安人壽主動減少短交儲蓄型產品的銷售,更加注重長期保障型和長交保障儲蓄混合型產品銷售。”丁當說。
從市場整體情況來看,經過2018年的“洗禮”,保險公司普遍對未來方向形成共識,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4家A股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為9423億元,同比增長7.2%。從各險企具體收入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同比增速分別為4.7%、9.0%、7.2%、9.5%。
事實上,從中長期來看,政策支持保險服務實體經濟,保險產品和服務、包括資金在內的供給將更加豐富和完善,保險市場增長點將更加豐富;潛在健康、養老市場有廣闊空間等待開發,將成為促進保費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