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樣,“茂和榮”有機生態館門口,來自全國各地的快遞已堆成了小山。五大連池的豆制品、甘肅的高原藜麥、陜西洋縣的黑米、四川漢源的花椒,都散發著原始食材的香氣。
“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是從全國各地送來的,我趕不到店里去就讓快遞員放到店門口。這些年一直這樣,也從沒丟過。”帶著愛經營茂和榮的劉麗,身上充滿著傳奇故事。
(一)
挑選產品極其嚴格,
差點讓采摘園老板“下不來臺”
“這兩天,打算搞一個試吃活動,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嘛!”劉麗說道。
河南商報記者跟隨劉麗來到中牟縣的河南黃泛區農場挑選產品。一到農場,所有人都主動跟劉麗打著招呼。
“你們這第三茬的水果番茄味道可不如第一茬,但是外形還不錯。”
“這個哈密瓜生長周期還沒到吧,甜度應該只有12°左右。”
“這個品種我今天帶不了,它沒有達到我的挑選標準。”
雖然與河南黃泛區農場老板已是多年好友,關于產品上,劉麗可是不留一點情面。也許在一般人嘗來,這兒的哈密瓜已足夠好吃,但劉麗有一張極其“挑剔”的嘴,一嘗便知這茬哈密瓜的生長周期不足。
“這些年嘗遍全國各地,我有一套自己挑選標準。達不到我標準的東西,不可能給我的客戶吃。”劉麗爽快說到。
“我建議你們拔掉尾茬的水果番茄,改種哈密瓜。正好趕上八月十五前上市,經濟效益會比第三茬水果番茄大。”劉麗也會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市場經驗,給農場老板積極出謀劃策,儼然一副“專家”模樣。
(二)
處十年以上的朋友一大把,
大部分因食材結緣
“生命中有一個處十年以上的朋友要珍惜,而我這樣的朋友太多了。”劉麗自信地說到。
“我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生意人,每次挑選產品我都感覺是在給自己家人挑。”劉麗說。
多年來劉麗堅持基于為家人選食材的原則進行選材,店里銷售的產品都需要經過女兒燦燦的品嘗點頭后,才會上架。
正是劉麗嚴格的選食材標準,使得劉麗因食材結交了一大波知心老友。
2016年,劉麗邀請一名熟人吃飯。本預定了一家高端酒店已表示尊敬,沒想到客人問劉麗預定的酒店有沒有小米粥。劉麗當時開玩笑說了一句:想喝小米粥,去我小店里不就得了。
沒想到一句玩笑話,客人當了真。沒半個小時,朋友帶著女兒來到店里。
店面雖只有十來平米,但三面墻壁層疊擺放著各類食材,柜臺處的桌下還藏著小型的炊具。
劉麗先煮了一鍋小米粥,接著就用店里的西紅柿、雞蛋、芹菜等食材做了幾個小炒。朋友女兒吃過后一直念叨這才是小時候的味道。“現在,牛先生家的米、面、糧油、瓜果蔬菜我們店基本全包了。”劉麗說。
從“一面之緣”到“全包餐譜”,像牛先生這樣因食材而結緣的朋友對于劉麗來說,數不勝數。
(三)
把客戶當朋友,回頭率自然達90%以上
從2013年茂和榮成立以來,劉麗多次拓寬銷售形式,目前有門店直銷,線上微店和五、六個百人微信群。與其將其定位為運營用戶群,不如說是劉麗搭建的交友平臺。
2017年,劉麗看見群聊里有客戶在新鄭機場遇到停車問題,她當即聯系了自己在機場的朋友,幫助客戶成功解決了停車問題。
同樣是2017年,一個交際不多的客戶在群里說,自己小孩誤食東西突發高燒。劉麗立馬給在兒童醫院工作的朋友打電話,幫客戶開通了綠色通道。
此外,幫朋友出售手工面點、組織生態園采摘...這些都是劉麗獨有的營銷方式。
“把客戶當朋友,朋友自然成了客戶。”劉麗說。據劉麗粗略估計,茂和榮的客戶回頭率高達90%以上。不僅是因為劉麗對客戶全心全意,更重要的是因為茂和榮的食材好。
2018年,劉麗在客戶群朋友介紹下,三次前往產地,探秘十幾家店之后,才發現了四川漢源上好的花椒供貨商。像這樣經過苦苦尋找的原生食材,茂和榮的小店里有許多。
“我尋找好食材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在每年寒暑假陪女兒旅游的途中,偶遇好食材;另一種是了解顧客需求,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好食材。”劉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六年以來,劉麗一直看重以匠人精神做食材的廠家,并不斷將好食材傳遞給更多人。
“鄭州市場上一直沒有成熟的有機全食材品牌,我一直著重打造一站式食材鏈條,讓顧客在茂和榮可以買到任何想要的有機食材。”劉麗說。
為了增強顧客體驗感,更好服務客戶,茂和榮有機生態館于本月底搬遷至航海路未來路交匯處向南500米金色港灣42號樓,新店全面滿足食材“展示+體驗”。這里不僅可以購買食材,還可以動手做飯、喝茶、聊天,定期邀請中醫養生,心理學,運動學方面的專家朋友做客。
“現代生活里,由于各種原因人們都比較浮躁。打造這樣一個慢生活館,我希望來到這里的朋友,都可以學享受生活,身心都快樂健康。”劉麗說道。
微信掃碼購買茂和榮有機食材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