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馬云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在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的加持下,新零售概念迅速興起。
如今,在新零售這一新興商業形式的浪潮下,風頭正勁的酒類新零售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和機遇。
電商市場份額不足行業5%,酒業新零售發展空間巨大
據統計,中國酒類零售總額約1.5萬億元,但中國所有酒類電商公司的市場份額總和不足整個行業的5%;排行業前幾名的渠道公司規模最高僅有40億-50億元的規模。各個省區的渠道經銷商的銷售規模能夠做到兩三億元,就屬超級經銷商了。而在美國,最大型的葡萄酒和烈酒經銷商南方酒業公司市場規模為1260億元,占比美國酒類行業31%,澳洲最大的酒業公司沃爾沃斯全年的市場銷售400多億元,銷售額占到澳洲市場的36%。對比中國市場,能夠在中國酒行業占比30%的公司還沒出現,中國酒業流通市場潛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中國酒業流通領域知名企業眾多,但真正進入賽道的頭部企業不過只有華致酒行、酒仙網、1919酒類直供三家。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雖然中國酒業流通市場潛藏著巨大的空間,但是目前酒商也面臨許多問題,比如傳統渠道的降效、營銷資源的消耗以及新零售給傳統渠道帶來的沖擊。王新國稱,新零售的興起挑戰著傳統酒業的營銷理念和方式,為行業的細分市場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市場委員會秘書長劉振國認為,數字化創新或者說數字化賦能,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名酒企業在渠道數字化方面的行動舉措顯示:以消費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化賦能為核心、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中國全新酒業時代正在到來,2019年將會是中國酒業數字化創新元年。
新零售發展仍在上半場,酒類圍繞便宜和規模大做文章
2016年,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在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的加持下,新零售概念迅速興起,正改變不少人的消費習慣。
河南亮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恩坤說“從現在來看,能活的好的傳統零售,都已經互聯網化了。由于酒類行業是以品牌為主導的,零售只是配角,所以酒業新零售一定要融合互聯網手段打通整個供應鏈和消費端。但從目前市場來看,幾乎沒有完全打通的。”
2018年9月,B2B模式的酒類電商平臺易酒批拿到了美團點評和騰訊聯合領投的2億美元D輪融資。同年10月,酒類新零售企業1919宣布獲阿里巴巴的2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并開始籌劃新一輪的擴張計劃。
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吳勇表示,相比于歐美發達市場,酒類連鎖化率動輒就是30%-50%,連鎖大佬們深刻意識到,當下連鎖化率不到酒類零售終端門店1%的亂局,做大蛋糕遠比稱雄一方更重要。
在吳勇看來,連鎖的初級使命就是比便利與便宜,密度與規模是連鎖店的生存方式,大多酒類連鎖還都局限于密度或規模單一維度的考量。如1919全國建店5000家,這是規模,計劃在河南實現門店數200家,這是密度。“不言而喻,密度和規模拼的都是內功,拼密度的基本都是在韜光養晦,而搖旗拼規模的,其實就是在開宗立派。各路掌門還都沒悉數出場,甚至無法預知未來誰會脫穎而出,更不用說結局了。”吳勇說。
觀念固化、盲目擴張...迅猛發展的同時,問題卻不一而足
經過2017年、2018年的迅速發展,目前新零售的競爭格局已呈現白熱化狀態,迅猛發展的同時,問題卻不一而足。
牛恩坤表示,之所以叫新零售,是重新定義零售。傳統零售思維過重,過分強調自身的營銷作用。真正的新零售需要行業格局和產業思維,找準自身定位和產業價值,才能成為生態中的一分子。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曉麗表示,酒類新零售“跑馬圈地”式的擴張,猶如鋼絲上起舞。“對于連鎖零售而言,開店速度決定了擴張速度。今年,門店資源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連鎖在擴張中達到一定規模后,因管理成本的增加、運營成本的增加,人才培養跟不上擴張速度等反而變得不贏利。”張曉麗認為,絕大多數企業從資源擁有的情況看,都更適合聚焦發展。盲目擴張,資源跟不上,看似快,實則慢。
此外,張曉麗還談到,不掌控供應鏈,經營猶如無源之水。“酒水連鎖的供應鏈取決于門店的商品結構,拿白酒來說,門店里如果沒有茅臺、五糧液、洋河等此類品牌的硬通貨,恐難支撐基礎銷量和品牌形象。門店背后承載了供應鏈這個復雜系統的構建能力,沒有核心供應鏈能力,何談發展和門店贏利。
未來酒類新零售模型,應該是多維價值模式
基于新零售商業形態發展趨勢下的酒類電商該如何布局未來?
在牛恩坤看來,新零售模式目前都還在探索,未來酒類新零售模型應該是整合兩端(供應鏈和消費端)、多鏈交互(供應鏈、消費鏈、數據庫以及運營價值產生交互價值)、立足行業之內(深度做好一個行業)、贏在零售之外的多維價值模式。
“盡管酒類新零售的發展遠未到下半場,但可以預測到,酒類連鎖的下半場一定是覆蓋與速度的酣戰。”吳勇表示,就覆蓋而言,門店數量是關鍵,銷售額是核心,這決定了毛利率,沒有毛利率就無從談起門店盈虧平衡點,一個時間段內不能解決盈虧平衡點的店面將影響整個系統的良性運轉。而當下很多的酒類連鎖僅僅維持了店面的數量,并沒有做到更高質量的運轉,這種覆蓋是脆弱的。速度是和時間有關系的,一個階段內能開(收編)多少家門店,是綜合實力、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彰顯。“未來三五年將是酒類連鎖的井噴期,國外連鎖和資本已經開始虎視眈眈,留給國內大佬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誰能在這個關鍵時期合縱連橫稱雄江湖,速度,決定因素依然是速度。”
針對酒類新零售未來的發展,吳勇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第二,降低渠道成本,構建新的產銷合作關系,進而反應到零售價格的合理和實惠;第三,新型服務體系的構建,賓至如歸;第四,新時期酒文化傳播的陣地,弘揚主旋律,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