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AI不孤讀——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校長培訓班于8月5日-8月6日在鄭州成功舉辦,來自鄭州、三門峽、洛陽的百位校長完成培訓并結業。該培訓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中國平安集團及鄭州市教育局聯合舉辦,負責為項目編撰教材的國內知名教育專家、深耕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線教師為參訓的校長帶來了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農業科學、人工智能四個方面的課程。培訓從具體教學案例出發,對項目化教學、課程設置及架構、教學目標及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化、深入的剖析。

在項目化的學習中讓學生更好的把知識和實踐統一起來。浙江省小學科學特級教師姚偉國通過多個具體的教學案例闡述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強調在科學教育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設計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STEM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他著重指出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在項目化的學習中讓學生更好的把知識和實踐統一起來。

此外,姚偉國校長在航空航天課程講解中就如何啟發學生對航空航天的學習熱情、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意義與歷史,氣動火箭的原理、制作方法、教學要點等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同時對航空航天項目教學提出了科學而具體的建議。

人工智能是打開未來的鑰匙,作為該項目教材的五大模塊之一,南京師范大學柏宏權博士圍繞當前人工智能發展歷史、現狀及研究熱點等方面,在現場通過簡單的語音命令控制演示機器人前進、后退,詢問天氣,現場編寫程序進行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與控制等向參會的校長展示了人工智能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柏宏權博士指出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重在體驗和感知,通過項目活動讓小朋友參與進去,深入感知人工智能,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在智能制造方面,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姜玲通過《智能家居照明系統》項目課程的學習與指導講述了智能制造和小學科學教育的關系,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對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和影響。通過對《智能家居照明系統》項目課程教學全過程的剖析與回顧,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姜玲老師談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喜歡科學的興趣,老師從旁邊加以適當的引導,將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鼓勵支持學生進行創新,才能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

在農業科學方面,江蘇省小學科學特級教師劉雪紅在《種子萌發記》課程講解中對如何選擇農作物的種子、種子萌發需要什么條件、制作簡易種子催芽裝置等章節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強調要鼓勵學生以事實為依據,樂于嘗試多種方法完成任務,并在合作中學習。

據了解,參會的多名校長表示本次科技素養培訓名師云集,可謂“高大上”、“干貨多“,為他們打開了小學科學教育的大門。一位來自汝陽縣教研室的老師提到,“這么好的資源一定不能浪費,希望汝陽的10所學校能夠先做起來,并在今年的汝陽科技節中展示孩子們的科技素養學習成果”。

校長們非常認同培訓中提出的STEM教學方式。小學的科學教育不僅是單純的科技教育和科學教育,而是融合多個學科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是是掌握已有的知識,而是探尋未知的東西,讓學生能夠發現真實的問題,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比較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進行實踐,這個過程需要學生了解掌握多種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對于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面對目前鄉村學校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材教具匱乏等現實問題,校長們也表示愿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開展,穩步推進小學科學教育,提升學生科技素養。

科技素養是現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是在復雜多變的科技問題解決過程中積淀和體現出來的基本觀念、核心能力和關鍵品質,涵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領域。中國平安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響應《“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通過研發科技素養校本教材,設計科學實驗包,援建科普實驗室,培訓師資等方面來重點支持全國1000所貧困地區小學以建設“全國科技素養實踐學校&平安智慧小學”,項目旨在提高鄉村孩子們的創造與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科技素養的提升。(薛光明)

在項目化的學習中讓學生更好的把知識和實踐統一起來。浙江省小學科學特級教師姚偉國通過多個具體的教學案例闡述科學與技術的關系,強調在科學教育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設計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STEM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他著重指出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在項目化的學習中讓學生更好的把知識和實踐統一起來。

此外,姚偉國校長在航空航天課程講解中就如何啟發學生對航空航天的學習熱情、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意義與歷史,氣動火箭的原理、制作方法、教學要點等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同時對航空航天項目教學提出了科學而具體的建議。

人工智能是打開未來的鑰匙,作為該項目教材的五大模塊之一,南京師范大學柏宏權博士圍繞當前人工智能發展歷史、現狀及研究熱點等方面,在現場通過簡單的語音命令控制演示機器人前進、后退,詢問天氣,現場編寫程序進行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與控制等向參會的校長展示了人工智能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柏宏權博士指出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重在體驗和感知,通過項目活動讓小朋友參與進去,深入感知人工智能,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在智能制造方面,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姜玲通過《智能家居照明系統》項目課程的學習與指導講述了智能制造和小學科學教育的關系,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對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和影響。通過對《智能家居照明系統》項目課程教學全過程的剖析與回顧,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姜玲老師談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喜歡科學的興趣,老師從旁邊加以適當的引導,將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鼓勵支持學生進行創新,才能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

在農業科學方面,江蘇省小學科學特級教師劉雪紅在《種子萌發記》課程講解中對如何選擇農作物的種子、種子萌發需要什么條件、制作簡易種子催芽裝置等章節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強調要鼓勵學生以事實為依據,樂于嘗試多種方法完成任務,并在合作中學習。

據了解,參會的多名校長表示本次科技素養培訓名師云集,可謂“高大上”、“干貨多“,為他們打開了小學科學教育的大門。一位來自汝陽縣教研室的老師提到,“這么好的資源一定不能浪費,希望汝陽的10所學校能夠先做起來,并在今年的汝陽科技節中展示孩子們的科技素養學習成果”。

校長們非常認同培訓中提出的STEM教學方式。小學的科學教育不僅是單純的科技教育和科學教育,而是融合多個學科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是是掌握已有的知識,而是探尋未知的東西,讓學生能夠發現真實的問題,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比較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進行實踐,這個過程需要學生了解掌握多種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對于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面對目前鄉村學校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材教具匱乏等現實問題,校長們也表示愿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開展,穩步推進小學科學教育,提升學生科技素養。

科技素養是現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是在復雜多變的科技問題解決過程中積淀和體現出來的基本觀念、核心能力和關鍵品質,涵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領域。中國平安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響應《“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通過研發科技素養校本教材,設計科學實驗包,援建科普實驗室,培訓師資等方面來重點支持全國1000所貧困地區小學以建設“全國科技素養實踐學校&平安智慧小學”,項目旨在提高鄉村孩子們的創造與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科技素養的提升。(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