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建材商圈的造富故事在21世紀初浮現一個拐點。
“鄭汴一體化”首次提出,中州大道鄭汴路黃金十字口的市場面臨外遷大勢,這里的建材商戶開始北進、東移。
天榮國際建材港、萬客隆、北建材、中原百姓廣場等本地市場稱霸一方,香江、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華南城等外來巨頭攻勢洶涌。市場外遷重塑鄭州商貿格局。
巨頭之爭,外來巨頭攻勢洶涌
“認定遲早要外遷,一撥人一路往東,跨過原107國道(現中州大道)往東遷移,比如建設圃田、香江等市場;另一撥人一路往北,來到了北三環以北安營扎寨,比如天榮國際建材港、北建材、萬客隆。”業內人士向河南商報記者回憶。
在這個風口,一些建材家居巨頭搶灘登陸。2002年,來自深圳的香江集團,以鄭東新區招商引資項目之姿,在商都路圈起一塊地,建設鄭州香江市場,2005年建成投用,經營五金機電、建材。這個市場的意義在于其是第一個有產權證的建材類商鋪市場。一些消息人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時香江集團以20萬元一畝的價格拿地,共拿下上千畝,自建市場。
外來的建材家居巨頭,還有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
居然之家于2008年入鄭,選中了中南置業開發的商都六號時代龍廣場,距離東建材一公里之遙。中南置業租給了居然之家約7.9萬平方米的樓。這是居然之家全國的第15家分店。今年6月30日,居然之家河南分公司舉辦了10周年慶。十年磨一劍,從一家門店年銷售2.69億元,到如今拓展至河南12城22店、年銷售近60億元,居然之家河南交出了漂亮的10周年答卷。
紅星美凱龍2005年闖入鄭州,并注冊鄭州公司,車建新親任法人代表。隔著中州大道,正對東建材。
不同于居然之家的租賃模式,紅星美凱龍基本以自建物業為主,這也決定了紅星在鄭擴張步伐,明顯慢于居然之家。如今,紅星在鄭州只落下三子,2017年與華商匯集團合作的16萬平方米紅星美凱龍·鄭州南龍湖商場,以及在鄭州南三環布局的家居潮品MALL。
“北有居然,南有月星”。起家于常州的月星家居,入鄭的第一步,選擇牽手本地物流“大姐大”長通物流,后者拿出七里河南路一棟自有樓棟,兩家在2017年6月交出了“鄭州月星家居廣場”這個作品。無奈,開業后頻生事端,兩家最終分手。月星未離開,在2019年4月,在居然之家商都路店不遠處開了月星家居商都路店。
2019年6月,好百年在鄭州華南城的建材家居市場試營業。官方號稱,兩天時間客流超2萬人次。
至此,中原建材家居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聚集了包括香江、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月星家居、好百年在內的巨頭。硝煙四起,戰況膠著。
建材北進,慘淡經營風云變幻
建材“北移、東進”后,一撥人一路向北,來到了天榮國際建材港和北建材。
可惜命運無常,造化弄人,中原建材市場在鄭州北區命途多舛。
先說天榮國際建材港。2005年開業引來臧天朔到場助威,外界也對其80萬平方米的超大體量不吝溢美之詞。一路向著“中原建材航母”進發的天榮,卻在開業一年多后,陷入商戶叛逃事件。起因是,市場方違背當初承諾,且商戶的房租不盡相同,再加上運營不見起色,商戶無奈傷心撤場。
受困的天榮尋求突破,中間幾易其主。天榮轉換業態,將市場分割成汽車、建材兩大板塊,并于2006年底引進“燈飾巨頭”金泰成,合作建立天榮·金泰成燈飾廣場。2009年8月份,金智置業成功盤下天榮,并交由鄭州天地人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打理。
還是沒能扛到最后,天榮上榜2018年度外遷名單。當年4月,因為被劃入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金水區塊,天榮南區約1300家商戶搬離,其中包括了金泰城燈飾廣場。如今,只剩天榮汽配城北區商戶在原址經營。
北建材與萬客隆,情形更為復雜。
2003年,北建材公司從花園口鎮政府手中租下集體用地,開建市場。9年后的2012年,北建材公司將市場東部100多畝地,租給鄭州居之寶置業有限公司(簡稱“居之寶”),這就是后來的居之寶家具市場。北建材公司相當于居之寶的房東。
原本是房東與租客的合作伙伴,卻在2015年對簿公堂。原因是,北建材認為居之寶拖欠其土地租金、土地使用稅,構成違約。一同坐上被告席的還有居之寶的合同擔保方海林公司。
為爭奪賠償款和經營權,雙方撕破臉。這期間,市場一度被不明人士破路、噴漆、封門。居之寶債務纏身。
2017年12月,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刑事裁定書裁定,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海林公司企業法人代表熊召坤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零6個月。
同樣在2003年,孫占英聯合其他23名股東,湊夠5000萬元,租下京水村土地,籌建萬客隆家具城。京水村村民入有股份。
開業后的萬客隆家具城運營良好。2015年以后,市場開始出現拖欠業主房租現象,并被業主上門討租。隨后事件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人將其起訴至法院,涉案金額高達數億元。
河南商報記者曾以《鄭州萬客隆家具市場連續被堵門6天》、《萬家隆被堵因管理方不給房租和利息》多篇報道關注此事。
最駭人聽聞的是,受孫占英相邀,京水村村民徐彥梅擔任萬客隆高管,她先后為中澳、萬客隆家具城融資8300多萬元。為這筆融資,徐彥梅欠下別人三四千萬元,曾經的富婆被拖成了“負婆”。
風云變幻,北建材于2018年底外遷,萬客隆也在2019年外遷名單之列。
市場外遷,重塑鄭州建材格局
2012年,鄭州市批發市場外遷的大幕拉開。
曾經的西建材,走至盡頭。侯世安在南三環黃崗寺圈出一塊地,建設中原百姓廣場,承接從西建材搬遷而來的商戶。很難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曾經挨著火葬場的禁地,也能長出一個市場來。
外遷消息也傳到了東建材。昔日霸主不得不直面生意慘淡的局面,2014年,東建材出現很多空鋪,當時市場負責人坦言,租金少收近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華南城、五洲城、金馬凱旋、華商匯享盡政策紅利,以政府外遷指定承接地的角色入駐鄭州,搶奪外流的商戶。
“我們成了要被取締的游擊隊,華南城、五洲城等是正規軍。為與華南城等對抗,我們帶領商戶與航空港區集體談判,談入駐。”東建材商圈老胡這樣形容6年前的外遷大戰。
歷經三十年風雨變遷,鄭州建材主戰場由鄭汴路為中心外擴至四環,甚至蔓延至新鄭、滎陽。鄭州建材市場的建筑格局也一再迭代,由最開始的“地攤式”馬路市場到“大棚式”市場,進而過渡至樓宇式商場,如今升級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批發市場。
杜金滿、時喜平、徐國強、朱鐵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扛起了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建材人的旗幟,將原先的孱弱村莊變成商貿帝國,也實現個人從政與商業生涯的完美契合。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建材行業的故事還在繼續。
編輯:華麗娟 郭爽(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