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電信網絡犯罪是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職責使命,公安部將進一步筑牢群眾防范電信詐騙的思想防線,進一步筑牢銀行部門防范電信詐騙的技術防線,進一步筑牢支付產業機構防范電信詐騙的社會防線,為百姓的支付賬戶安全努力!
9月11日,2019年“金融聯合宣傳教育活動暨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啟動儀式”在上海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國銀聯、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共同舉辦,旨在向社會公眾宣傳基礎金融知識和風險防范技能,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和風險責任意識。發布儀式上,2019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活動也同步啟動。
中國銀聯常務副總裁蔡劍波在致辭中表示,面對嚴峻復雜的風險形勢,中國銀聯打造完善了一整套覆蓋規則、監控、風險補償與快速賠付的安全保障體系,升級智能風控,優化云閃付安全中心、小額雙免補償等服務,與公安部共建打擊金融支付犯罪聯合實驗室,深化產業合作,提供全方位的風險服務。今年1-7月,銀聯網絡欺詐率進一步降至0.97BP,持續處于全球低位水平,協助公安機關排查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2萬余起,排查涉案金額1609億元,累計為產業機構和持卡人挽回損失7.02億元。公安部刑事犯罪偵查局鄭翔副巡視員對中國銀聯等支付產業各方在打擊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中給予的積極配合表示感謝。
公安部呼吁支付產業各方共擊盜刷行為!
針對收單機構對于終端及商戶端管理的疏漏造成了此前的免簽免密“隔空盜刷”案件。公安部表示,收單機構應加強對POS機及商戶的真實性管理。電商平臺也須對網絡非法POS機買賣進行封堵。公安部呼吁產業各方負起應有責任,共同打擊盜刷犯罪!
電商平臺須堵非法POS買賣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幾家大型電商平臺上搜索POS等字樣,仍能顯示相關信息條目。盡管此前央行已經發文加強支付結算管理,明確要求收單機構嚴格管理受理終端,但從電商平臺來看,根源問題仍未解決。獲取POS機這個理應不易的事情現在似乎仍然易如反掌,而這也直接引發了行業亂象,為不法分子實施盜刷的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先行條件。
支付行業人士表示,根據行業規則和業務規范,收單機構在商戶開通環節理應對申請人進行實名核驗,確保申請人身份的真實有效。一旦識別出申請人利用虛假身份申請POS終端,應嚴禁其準入。然而,事實上,一些收單機構并未嚴格落實其應有責任,在商戶真實性審核和POS機管理上有所疏漏,電商平臺的違規鏈接成為非法POS機買賣的重要通道。
公安部此次呼吁電商平臺封堵非法POS機買賣渠道,實乃斷掉非法POS買賣的利益鏈條。
收單機構須盡責管理終端及商戶!
公安部表示,收單機構應加強對POS機及商戶真實性的管理。
此前,收單機構的管理失范,沒有依規嚴格核實商戶身份,甚至部分收單機構存在違規開展商戶拓展的行為,導致出現利用免密免簽功能進行盜刷的案例。
其實此前央行已就強化POS機入網管理提出要求,強調持續開展POS機注冊信息與交易信息監測校驗,并要求收單機構對異常校驗結果及時進行核實與整改。
收單機構人士介紹,連續3個月未發生交易的POS機,收單機構須重新核實特約商戶身份。如連續12個月未發生交易或身份無法核實的,應當立即停止為其提供收款服務。不僅如此,部分POS機的使用地域范圍已被限定,收單機構須開展實時監測,如發現交易位置無法顯示或與實際地址不符時,應立即進行核實。
此外,銀聯也對違規收單機構采取約談、退出等各類處罰措施。同時,銀聯也專門設立了小額免密免簽業務“盜刷舉報”獎勵基金,鼓勵社會各界積極舉報盜刷犯罪線索。
支付行業人士表示,POS機在交易時需要實時聯網通訊,獲取實際交易地理位置并不困難,利用POS機進行盜刷相當于開著定位實施犯罪,用伸手必被抓來形容毫不過分。公安部及支付產業各方打擊免密免簽違法犯罪的決心已下,只要產業各方團結一心、各司其職,相信能為人民群眾打造健康、安全的支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