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國內某土壤研究院科技團隊通過智能無人機光譜檢測系統在河南延津縣、原陽縣、新鄉縣、尉氏縣四地進行試飛并獲得成功,本次試飛主要運用光譜分析技術進行作物識別、災害識別,對目標種植區域進行智能巡視,快速判斷作物的災害類型、災害等級,對受災面積進行智能核定,同時與云端數據庫進行比對,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及防治措施,解決了農業保險查勘過程中的耗時長、定損難等痛點問題,為后期由保后理賠向保中預防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本次試飛工作選擇在9月,旨在借助河南地區秋季作物種植品類豐富的因素,為科技試點提供多場景試驗。此次選擇四個區域的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涉及干旱、病蟲害、倒伏等多種災害場景,通過無人機智能自主飛行、光譜分析均實現了作物識別、災害等級劃定、智能核定面積。
科技團隊專家介紹,通過無人機對農作物進行生長監測、病害監控,通過無人機攜帶的高清相機、傳感器對農田進行圖像拍攝,實時傳輸到云端,系統自動對采集圖像進行智能拼接、處理。通過高光譜手段,利用不同作物或者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長狀態的反射率差異,得出的圖像顏色是不同的,可以根據顏色差異判定作物類型、受災程度,為農戶提供生產建議,為保險機構提供查勘定損的理賠依據。
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平安已與大疆無人機制造商進行業務合作,已實現無人機系統與公司操作系統對接,如今與兩家科研機構進行無人機光譜分析、智能監測農作物生長的合作,將大大提高災害預防能力,實現理賠快速定損。同時通過無人機一鍵起飛、自主巡航、智能光譜分析技術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平安將實現無人機單兵作戰模式,即一名查勘員、一架無人機、一個智能平臺即可實現種植業查勘定損工作。
后期,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將借助總部科技優勢,逐步實現衛星遙感定損和無人機地面驗證的監控、定損新模式,實現由災害發生后的理賠向種植過程的監控預防轉變,切實助力三農發展,全面支持國家三村振興戰略。 (王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