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報(記者 劉開銀 見習記者 胡威)
華燈初上,路人漸稀。初冬的夜,鄭州最“溫暖”的地方莫過于一間間人聲鼎沸的飯館。氤氳蒸汽中,擺上切塊的牛肉、撕好的雞子,再配上熱氣騰騰的砂鍋,這足以讓李磊和兩個老友喝得勁兒。“今晚上咱們就懟這個吧。”說話間,李磊拿出了瓶彩陶坊地利,熟練地打開包裝,擰下酒頭,兌好,一一添杯。“這酒賣得不錯,我喝過幾次,第二天不上頭。”看得出,這瓶酒還中,能讓賓主盡歡。
彩陶坊地利,這瓶零售價258元的酒如今在省會鄭州很火爆,無論是戶外廣告牌、煙酒專賣店或是飯店前臺,他的身影一直位居一線。事實上,上有茅五劍的壓迫,下有老村長、二鍋頭的擠壓,能在省會鄭州“流行”的豫酒屈指可數,彩陶坊做到了,這也恰如其分地證明了豫酒老大的身份不是浪得虛名。在距離省會鄭州兩百多公里的三門峽,這個每年冬季以白天鵝蜚聲海內外的城市,有一個酒企也期待著在來春展翅高飛,它便是仰韶酒業。

數據說話
仰韶酒業連續七年保持30%高增長,2018年,彩陶坊營業收增長45%,在河南酒企中高居榜首。2019年仰韶酒業前三季度,仰韶酒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彩陶坊天時日月星系列新品銷售占比超過6%,彩陶坊地利酒以上銷售占比超過50%。是名副其實的豫酒振興“排頭兵”。目前,仰韶酒業正在籌建1萬噸產能的釀酒車間一個。在仰韶釀酒生態園區的西廠,再建造一座規模3萬噸的原酒儲備酒窖。以中華仰韶酒莊為核心,黃河南岸高粱種植基地園區、美麗鄉村柳莊生物制曲園區、仰韶釀酒工業園區、仰韶仙門山洞藏園區、仰韶彩陶藝術展示園區為依托的“一莊五園”建設。

得天獨厚 這里擁有釀酒的“土壤”
三門峽位于河南西部。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三門峽由此而得名。提到三門峽,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鵝之城、靈寶蘋果。而三門峽最重要的一個標簽便是——古城。地處黃河流域的三門峽市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仰韶文化、虢國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經》衍化而來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這諸多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有人的地方就有文明,有文明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酒。”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天然的地理優勢、優質的地下水源以及三門峽人踏實肯干的品質都成為了釀酒的“土壤”。
三門峽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國車馬坑群、荊山軒轅黃帝陵、戰國時代的秦趙會盟臺、老子著《道德經》處的函谷關、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寶輪寺塔;還有八路軍澠池兵站舊址、豫西窯洞民俗旅游點、黃河游覽區、亞武山、陜縣甘山森林公園、避署勝地溫泉風景區、黃河大壩。
三門峽的美食小吃頗負盛名,主要包括:三門峽麻花、觀音堂牛肉、脂油燒餅、大刀面、水花佛手糖糕等。三門峽夜市比較有名的是文化宮夜市。
三門峽特產:靈寶蘋果、貴妃杏、閿蓮、靈寶大棗、厥山蔥、盧氏蜂蜜等。

文化為魂:歷史底蘊厚

文化為魂:歷史底蘊厚
文化,是一個地域的靈魂,每個地域都會因文化而有了底蘊和氣質。一方水土不只養一方人,一個地區特有的文化,也會滋潤和哺育出了這個地區風味獨特的諸多物產,譬如一樽最有代表性的酒。
提到三門峽的歷史,繞不開的是仰韶文化。三門峽市澠池縣便是是仰韶文化發祥地。7000年前,黃河流域的仰韶人創造了以彩陶文化為代表的仰韶文化。仰韶人制作的陶器以紅陶為主,器形有盆、缽、罐等,器物表面多彩繪,有的陶器上面還繪有魚紋、人面等圖案。
河南商報記者在走訪仰韶文化博物館時了解到,在仰韶文明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的古代釀酒及飲酒器具,比如小口尖底瓶,考古學們發現了仰韶文化釀酒的直接證據:7000年前,仰韶人以黍為主要原料,摻和薏苡和山藥等塊根植物釀造出了中國最早的谷芽酒。
據介紹,近些年來一系列的考古發現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白酒起源于仰韶文化時期的觀點。國際著名考古學家劉莉教授對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以小口尖底瓶為代表的陶器作出論述:尖底瓶的器型特殊,其錐狀的底部有利于釀酒過程中沉淀渣滓(谷物的穎殼等),與現現代釀造啤酒使用錐狀體的容器具有同樣的原理;其小口可方便密封,有利于發酵,這是因為酒的釀造過程需要在缺氧的環境中進行。這一現象說明,使用尖底瓶釀酒的傳統在仰韶文化分布區是一個普遍現象。
仰韶文化博物館就建在仰韶村遺址旁,河南商報記者在參觀仰韶村遺址時了解到,仰韶村遺址位于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交織地帶,氣候溫暖濕潤,土壤均細易碎,石鏟、木耒等簡陋的農具皆可耕耘。日照充足,水熱匹配的適宜生態環境為農業的孕育起源奠定了中華文明以農業為根本的基礎,而且也為酒的產生提供了先天的條件。


世界產區:山泉好水釀好酒
“有佳泉之地,必有佳釀”,依山傍水之處,盛產好酒。三門峽優質的水資源同樣是釀造好酒重要的“基因”,正如澠池縣醴泉之于仰韶酒業。
2019年10月18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了世界美酒特色產區名單,澠池成為了是河南省內唯一入選的白酒特色產區。榮譽的獲得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與當地的環境息息相關。
澠池縣,依水而生,因水得名。據了解,南宋蔡沈的《禹貢注》里說,澠池的“澠”,最初指的是“黽”,是一種古老的水生物種,叫做金線蛙,“城西有池,注水即生,因名澠池”。根據《史記》記載:“秦昭王、趙惠文王會于澠,席間捧醴泉佳釀。秦王飲酒之酣……”澠池縣志里有最早記載“治東里許,玉皇廟溝,有水極甘美,能助酒味,釀酒之家多取之,故名醴泉,”當地用此水所釀之酒,皆稱醴泉春。
據仰韶酒業員工介紹,,科研技術部門曾對醴泉水進行過嚴謹的科學技術鑒定,其中國家衛生部門對醴泉水的化驗結果是近乎天然軟水,是最佳的釀酒甘泉。
此外,澠池縣仰韶村共有泉潭150余處,瀑布跌水60余處,這里植物繁茂、動物眾多,水源充足,地理優勢讓仰韶成為難得一見的天然氧吧,微生物菌群十分豐富,為釀酒提供了優質的天然資源。








地理環境:
澠池縣地理環境:澠池縣隸屬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地理座標介于東經111°33′至112°01′,北緯34°36′至35°05′之間,屬溫帶季風氣候。澠池縣東西寬43.5公里,南北長52.8公里,距省會鄭州190公里、距洛陽市74公里,西距三門峽市58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