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為深化醫改,要進一步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降低藥價,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與此同時,多個省份已確定“4+7”藥品帶量采購擴圍結果的執行時間,而根據河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的《河南省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圍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顯示,河南預計將于今年12月底全面啟動實施試點擴圍工作。
究竟什么是帶量采購?它又能為患者帶來哪些實惠呢?請跟隨河南商報記者一探究竟。
【解惑】
國家發起藥品大型“團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將受益
何謂帶量采購?
據公開資料顯示,帶量采購是指在藥品集中采購過程中開展招投標或談判議價時,政府相關部門明確采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采購的藥品數量進行報價,即通過以量換價,降低進入采購名單的藥品價格,從而讓患者能夠享受到價廉質優的藥品。
此舉也可以被理解為是由國家發起的大型藥品“團購”,也因此,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被看作是我國解決“看病貴”“藥價貴”問題“組合拳”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商報記者回溯醫改進程發現,2018年,全國11個試點城市開展藥品集中采購,共有25個藥品中選,中選后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2%,最大降幅超過90%。
今年9月,試點從11個城市擴大范圍到全國,而全國藥品帶量采購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的《聯盟地區藥品集中采購文件》也公布25個聯盟地區,帶量采購的擴圍結果將在包括河南在內的聯盟地區正式執行。此外,該文件同時公布了25個采購品種,包括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氯吡格雷等多個藥品品種在內,價格降幅頗大。
據華中阜外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朱中玉教授介紹,像賽諾菲旗下的原研藥安博諾(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以及抗血小板治療基石波立維(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均是高血壓、急性心梗和心絞痛、卒中及外周動脈疾病治療的常規用藥,“這兩個藥均在此次擴圍中成功中標,正式落地執行后,河南患者能夠以優惠的價格在醫院購買并享受醫保報銷。”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在已中標省份,這兩種藥物的價格下調了70%左右,而這就相當于花費國產藥的價格,卻吃上進口的原研藥,大大減輕了看病負擔。
【促進】
創新藥物飛入百姓家,為慢病規范治療提供“抓手”
除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外,帶量采購也為慢性病的規范治療提供了“抓手”。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高達2.9億,其死亡率位居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且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于城市,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原因與缺乏規范診療和疾病管理有關。
“高血壓、急性心梗和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需要進行規范的長期管理。”朱中玉稱,以急性心梗為例,抗血小板藥物是治療的重中之重,患者在進行支架或搭橋手術后還需要長期服藥,一旦輕易停藥,極易導致再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重癥,同時,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影響患者的愈后,“所以說,加強患者用藥依從性,提升藥物的可及性與安全性,對推動慢病的規范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來,原研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是經過多項臨床實驗充分驗證的,因此,對長期用藥的慢病患者來說,原研藥能夠為疾病的規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而帶量采購使藥價大幅降低,更多的慢病患者能夠長期服用此類藥品,“這就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用藥習慣,以此為抓手有助于推動基層規范診療的發展。”他說。
而作為長期致力于推進基層醫療可及性的跨國藥企,賽諾菲中國副總裁、基層事業部總經理盛驚州提到藥品帶量采購時,他表示,“我們積極響應帶量采購擴圍,目的就是希望為廣大基層慢病患者的規范治療提供充分保障,將高品質的創新藥品以更惠民的價格讓更多老百姓獲益,持續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建設。”盛驚州說,自2011年成立以來,賽諾菲在基層胸痛中心建設和卒中中心建設等領域開展了多個項目,并協助基層醫院優化胸痛救治流程,截止目前,已有超過1900家縣級醫院加入胸痛中心建設,預計7.6億人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