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防疫隊流調和信息組成員:河南省疾控中心的馮石獻、安陽市疾控中心的韓俊鋒和職建軍、新鄉市疾控中心的郝鵬飛。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是獲取疫情發生、發展信息,明確感染來源和傳播鏈,判斷疫情波及范圍和影響因素,最終制定防控措施并實施的過程。調查信息要求全面、真實,但實際獲得的信息往往駁雜而混亂,只有對每一條信息線索進行細致地捕捉、梳理和留真、剔疑,才能得出最準確的疫情判斷。在江河“疫”線上,他們是偵探、是“四大名捕”,每一份調查處置報告就是他們親手發出的“通緝令”。
從1月21日河南省疫情阻擊戰打響,到2月23日轉戰湖北武漢,他們始終沖在前線,戰在一線。兩個月以來的每一天,在每一次疫情信息報告審核、流行病學調查、特殊場所疫情處置、防控工作技術指導、疫情分析與風險評估等工作的現場,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在這場戰疫中,他們發揮著捕獲疫情感染來源,梳理疫情傳播鏈條,針對性采取防控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傳播的重要作用。
2月23日下午,他們莊嚴宣誓:勇于擔當、不辱使命、攻堅克難、不勝不還!隨后與家鄉和親人匆匆告別,踏上征程。
2月23日晚上9:00,在駐地房間召開戰前會議,布置即將開展的各項工作。
2月24日早上,乘坐班車前往楚口疾控中心,開始一天的工作。
隨后,流調與信息組與當地疾控對接,了解工作情況,明確具體工作任務。
到武漢以來,他們每日進行疫情信息審核和分析工作,搜集疫情情報,確保每一條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疫情防控決策提高可靠依據,發揮著戰地“哨兵”的作用。
通過電話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快速獲取與病例相關的感染來源和傳播信息,核實關鍵信息,形成初步疫情判斷,以便及時采取防控措施。繁忙時,他們一天要完成多達上百次電話調查與核實。

有時要深入現場,進入污染區,與患者面對面,開展現場調查處置工作。

還要對養老機構、監獄等疫情防控重點場所,開展聚集性疫情現場調查處置和防控技術指導。

每日派人對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運轉工作進行指導,早期發現和控制傳染源,第一時間開展流調,是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關鍵環節。
為了連續戰斗,有時需冒雨前行,有時午餐就在路邊解決,很多時候只能在辦公室進行短暫的休息。
工作時,他們偶遇了多年未見的老同學,還有不曾相識的河南老鄉,如今他們在一起,又多了一層關系,叫“戰友”。
3月24日,是他們在武漢持續戰斗的第31天。他們與武漢楚口疾控人團結協作,并肩戰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揚著新時代疾控人的志愿精神,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武漢保衛戰貢獻著河南疾控力量。
疫情無情人有情,江河“疫”線我能行。面對洶涌而來的疫情,無數個像馮石獻、韓俊鋒、職建軍、郝鵬飛一樣的疾控人,沒有退縮,沒有回避,在國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力號召下,他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在河南、湖北兩省相連的江河“疫”線上,持續上演著一場場英勇戰斗的畫面。(劉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