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鄭州銀行交出了開局答卷。
3月30日晚間,鄭州銀行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該行各項業績數據穩健提升,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全年實現營收134.87億元,凈利潤33.73億元。
在經營業績打了漂亮一仗的同時,資產質量也穩步向好,不良貸款率下降0.10個百分點,主要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這份長達328頁的成績單,折射出“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關鍵詞。在金融業持續承壓當下,鄭州銀行究竟如何給出這樣的“解題密碼”?隨著金融業改革縱深推進,它的下一步在哪里?
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凈利息收益率增長0.46個百分點
對2018年9月19日正式回A的鄭州銀行來說,2019年是一個完整的試煉場。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鄭州銀行資產總額達5004.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43.36億元,增幅為7.37%。發放貸款及墊款本金總額1959.12億元,同比增長22.77%;吸收存款本金總額2892.17億元,同比增長9.50%,賦能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規模穩健增長的背后,是各項經營指標的支撐。
鄭州銀行在年報中提到:“2019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形勢,我行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突出利潤導向、風險導向,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城鄉居民中,經營業績逆勢增長,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鄭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34.87億元,同比增長20.88%;利息凈收入達89.84億元,同比大增35.25%,占營業收入的66.61%。
2019年,嚴監管成為新常態,多家銀行盈利能力收縮成為現實,鄭州銀行卻實現逆勢增長。報告期內,該行凈利差達2.28%,較上年同期增加0.51個百分點;凈利息收益率為2.16%,較上年同期增加0.46個百分點;成本收入比為26.46%,同比下降1.50個百分點。這三項數據的向好提升,折射出鄭州銀行盈利實力明顯增強。
而對于凈利差及凈利息收益率上升的原因,鄭州銀行稱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發放貸款及墊款、應收融資租賃款等收益率較高的生息資產規模及占比增加,導致生息資產的收益率較上年同期上升;二是2019年優化負債結構及市場資金面整體寬松,使得付息負債平均成本率較上年同期下降。
如果說經營能力是銀行遠航的風帆,那資產質量就決定了這艘航船能走多穩、走多遠。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鄭州銀行把加強風險資產管理擺在全行發展重要位置,強化風險管理、穩步壓降超限額授信,加大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力度,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截至報告期末,該行逾期貸款率3.64%,較上年末降低0.7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2.37%,較年初降低0.10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2.11%,撥備覆蓋率159.85%,主要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得益于經營管理能力的持續提升,鄭州銀行入選英國《銀行家》2019全球1000家銀行,一級資本位列第227名,較2018年上升18名;榮獲中國《銀行家》“最佳戰略管理城市商業銀行”獎,是河南省唯一上榜城商行;榮登《中國經營報》“2019卓越競爭力年度10強”;在2019“中國服務企業500強”榜單中排第217位,在河南省入圍企業中位列第二。
精準賦能實體經濟
小微貸款余額超868億元
2019年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即為當年的金融工作定了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在此背景下,回歸實體經濟初心與本源,成為金融業的共識。作為河南本土金融機構,鄭州銀行更是肩負使命,時刻反哺實體經濟。
記者注意到,在該行公司貸款、個人貸款及票據貼現三大貸款類型中,公司貸款規模最大。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公司貸款總額1245.66億元,占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的63.58%,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167.04億元,增幅為15.49%。對于其原因,鄭州銀行稱主要是由于該行緊密圍繞“商貿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三大特色定位,持續致力于滿足快速發展的批發和零售業資金需求及發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所致。
作為該行三大特色定位之一,小微金融關乎實體經濟最廣泛的參與主體。在2019年,鄭州銀行打出了扶持小微企業的“組合拳”,持續提升服務質效。例如,單獨配置資源,組建專營團隊;建設小微專營機構,延伸服務深度;推出“微秒貸”“E稅融”“線上優先貸”“鄭科貸”等多個專項產品,擴大小微企業覆蓋面。
截至報告期末,全行小微貸款余額達868.69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人民幣1000萬元(含本數)以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80.87億元,較年初增長23.07%,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速0.43個百分點;貸款戶數65260戶,較年初增加8819戶,圓滿完成“兩增兩控”的監管目標。
與此同時,該行制定了民營企業扶持“白名單”,推出了“科技貸”“扶貧貸”及保證保險貸款等扶貧貸款產品。截至報告期末,該行涉農貸款404.61億元,產業精準扶貧貸款發生額2.83億元,助力1009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除了幫扶民營小微企業外,該行在2019年還頻頻向地市下沉,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河南“三區一群”、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先后與省內12家地市、區縣政府深化合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特色定位提升差異化競爭能力
商貿物流銀行聯盟已發展會員48家
隨著金融業改革深入推進,銀行間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如何定位與發揮獨有特色,成為脫穎而出的關鍵。
2019年11月9日,在中國地方AMC創新發展論壇暨地方AMC論壇2019年第三次聯絡員會議現場,河南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孫新雷就曾一針見血點出金融業的競爭實質:“金融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要秉持競爭中合作的原則,保持產品與服務的差異性。”
與這一論點不謀而合,鄭州銀行自2015年開始便搶先布局,確立了“商貿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三大特色業務定位,以特色化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
如今,這一布局已卓有成效。
年報顯示,除小微金融外,鄭州銀行借助鄭州市作為國家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國家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的區位優勢,結合省市資源稟賦,深入推進“商貿物流標桿銀行”建設。當前,云商、云物流、云交易、云融資、云服務“五朵云”平臺已全部上線;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發展會員48家,涵蓋物流、大消費、金融科技、金融同業等機構,設立了物流專業委員會、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供應鏈金融專業委員會三個專委會,共建商貿金融生態圈,“商貿物流金融”在全國已初顯頭角。
在市民金融方面,鄭州銀行積極探索大數據用例營銷模型應用,聚焦工會卡、貴賓、工資代發等重點客群開展特色營銷,創新開展項目制、訓練營等新型零售隊伍培訓模式,零售營銷成果不斷擴大。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儲蓄存款余額955.8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8.71億元,增幅19.91%;累計發行借記卡607.04萬張,較上年末增加75.86萬張。2019年,共拓展新客戶52萬個,同比增長11.4%。
銀行業“下半場”
鄭州銀行準備這樣交出新答卷
2019年,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加速分化與淘汰,銀行業也步入了“下半場”。對于深處中原腹地的鄭州銀行來說,2020年應該如何走?這份年報給出了答案,總結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把握中原城市群、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航空港區和“一帶一路”核心樞紐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深入推進“商貿物流銀行、中小企業融資專家、精品市民銀行”特色定位。
具體來看,在商貿金融方面,在業務上量、打造亮點方面做文章,重點抓好云商、云物流、云融資建設,健全商貿物流銀行聯盟服務和交流機制,通過“云商”賦能,增加聯盟業務落地量,擴大聯盟影響。在市民金融方面,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打造爆款產品,用好信用卡、渠道、信貸等手段,打造綜合金融服務模式,聚焦重點客群、地市和縣域市場開展差異化營銷,著力提升睡眠戶等長尾客群貢獻。在小微金融方面,堅持“定位好客群,聚焦好產品”,加快產品研發及迭代,確保完成“兩增兩控”目標;持續強化大數據應用,建設覆蓋貸前、貸后、催收各環節的閉環預警體系,織密小微業務信用風險防控網。
二是聚焦區域特色新興產業,圍繞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創新相關產品,提升相關服務水平,實現行業的精準切入,培育優質資產。
三是圍繞數字化做文章,繼續深化與國內知名科技企業合作,增強大數據運用能力,提高精準營銷、智能風控能力,著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對于2020年,鄭州銀行在年報中用這樣一句話來定位:“2020年,是鄭州銀行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為高質量發展補短板、提效能的關鍵之年。本行將以‘建設優秀城商行’為工作目標,凝心聚力、迎難而上,堅定不移將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
根植鄭州、鼎立中原,鄭州銀行如何圓滿交出2020年答卷,值得期待。(鄭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