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檢分診處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直面感染危險的最前沿。今年疫情期間,按照鄭州市骨科醫院的統一安排,門診辦在原工作基礎上,負責醫院門口預檢分診工作,而這個重任也落到了門診辦護士長蘇星的身上。

蘇星,副主任護師,今年57歲,19歲中專畢業到鄭州市骨科醫院,在臨床工作做護理工作26年,2008年被調到門診工作,2012年獲得“三八紅旗手”,2013年獲得“五一勞動獎章”。作為一位資深的老護士長,她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帶領門診辦10多位護士和各科室借調的30多位護士負責醫院的日常門診及預檢分診處。
門診辦負責分診、掛號等,并向就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專家坐診、會診,處理門診各種事情,是醫院的窗口。“雖然門診和病房工作性質不同,但是為病人做好服務的理念是相同的。”蘇星這樣說。

在疫情前期,醫院東西院各設有分診臺,后來根據疫情發展,醫院只允許有一個出入口,將東院門診部關閉,集中在西院門口來進行排查工作。預檢分診設在門診大廳外,她每天冒著嚴寒為每位來診人員測體溫,詳細問診,仔細記錄,準確分診,生怕漏下任何一個細節。預檢標準和防控要求隨時變化,她及時組織大家學習,熟練掌握規范的消毒防護要求、測溫技術、體溫初篩處置流程,確保新標準落實到位。預檢分診從前期的測體溫、手寫流調表,到后期的測體溫、掃碼進入,這些瑣碎的工作都是預檢分診的護士完成。
對就診病人,她帶領護士協助專家坐診,一個診室一個病人,前期醫生填寫流調表,為解決工作效率慢、病人候診時間久的問題,她安排護士協助醫生填寫流調表,這樣使坐診醫生從瑣碎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同時縮短了病人的候診時間,提高病人滿意度高;她指導診室外病人家屬保持一定的距離,戴好口罩,不扎堆。

她每天重復最多的是:“您好,您哪里不舒服?”“您家是哪里的?”“您最近有沒有離開過鄭州、有沒有與外地人員接觸過?”……認真仔細詢問流行病學史,登記好病人的詳細信息,做到準確分診、快速分流,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遇到患者或者陪同家屬不配合工作的,還要耐心勸導。有些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因為疫情的恐懼,懷疑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忌憚于發熱門診就診,她就耐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撫患者因恐慌心理引發的身體不適,病人發自內心的一句“謝謝您”,讓她在寒冷的冬天倍感溫暖。
蘇星每天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開,從疫情初期的1月19日,到疫情得到控制的3月20日,整整2個月的時間,蘇星護士長連續上班,周末從未休息,中午加班到一兩點、晚上加班到七八點是常有的事。每天預檢上百次,從門診到預檢分診無數次,一天下來,又冷又累。

她說“自己累點苦點不算什么,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讓我最感動的,是疫情當前大家所表現出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全院上下,不計個人得失,不論份內份外,全心全力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救治的戰疫中。真心感謝每個預檢分診人員的堅持、努力和忘我工作!”。

骨醫正因為有無數像蘇星這樣的“逆行者”,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正是有他們,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這場疫情阻擊戰才取得了勝利。她就像“鏗鏘玫瑰”綻放在防控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