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開始了兢兢業業的工作。現如今,“達芬奇醫生”重新恢復忙碌,幾乎每天都有手術要完成。讓我們走進手術室,看看它的工作狀態和成績——
“達芬奇”幫醫生完成近30例手術
4月9日上午9點左右,河南省人民醫院A3手術間。
醫護人員正在忙著給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的機械臂套上“防護衣”。
過一會兒,它將輔助泌尿外科主任丁德剛,完成一例腎臟腫瘤的切除術。
患者是一名60歲的男士,此時已經在手術臺上進入麻醉狀態。醫護人員為他進行著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這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進行的第27臺手術。
去年12月5日,“達芬奇醫生”配合胃外科亞專科主任吳剛,完成了一例遠端胃的大部分切除手術。
這也是河南首臺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完成的手術。
隨后,泌尿外科、胃腸外科相繼在它的配合下,完成了近30例手術。
其中,大部分是較疑難復雜的泌尿系統及胃腸道腫瘤切除術,“達芬奇醫生”跟丁德剛、吳剛等手術專家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
比普通腔鏡手術優勢明顯
“就目前做過的泌尿系統腫瘤中,腎臟腫瘤切除(剜除)術相對較多,其次為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根治術。從總體手術過程來看,準備時間稍長,但出血量少和關鍵步驟操作時間短是最先顯現出來的優勢。”丁德剛說。
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操作,視野清晰,操作臂(鉗、剪等)轉動靈活幾無死角,能真正做到精準的游離、剪切和縫合。而且,越是在狹小的空間越能顯現其優勢。
具體來說,在腎臟腫瘤切除術中,它既能完整切除腫瘤組織,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在前列腺根治術中,既能將腫瘤切除干凈,又能很好地保留尿道長度和性神經,以避免尿失禁和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
“像胃癌、直腸癌根治術等難度較高的消化道腫瘤手術,我們都已經成功開展,對達芬奇機器人的操作越來越熟悉、得心應手。在臨床又摸索出了一些新方法,像手術操作部位顯露的新方法等。隨著流程的完善,手術時間更短、出血也更少。”胃外科主任吳剛介紹。
由于手術更加精細,操作更加嫻熟,相比腹腔鏡手術,患者術中創傷更小,術后更快恢復,更早通氣,更快下床活動。
術后病理及部分患者復查的結果也證實,在降低切緣的陽性率和保護正常組織方面,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均初步顯示了其對提高手術質量的優勢。
各種外科手術“火力全開”
手術模式從“人-人”切換到“人-機 -人”,必然有個適應過程。隨著人與機的融合度不斷提升,其在手術質量和患者體驗度等各方面的優勢也會愈加凸顯。
目前,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幾乎每天都有手術安排。
與此同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河南省人民醫院手術室的各項工作也逐步恢復到了往年同期水平。(張曉華 彭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