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全能機器人“上崗 ”
當日早上9點,河南省人民醫院E36手術間里,一名19歲的右側股骨頸骨折患者正在這里接受手術。
與以往不同的是,一條運動靈活、操作穩定的機械臂正在為她精準建立手術通道。
一旁的屏幕上,不僅清晰明了地顯示著這位患者的骨折位置、規劃手術路徑,還實時跟蹤顯示手術情況。
對于已經進行了無數臺類似手術的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來說,這臺手術十分有新意,因為從手術方式到固定方式都可謂是全球領先。
做手術的機器人名叫“天璣”,是全球唯一的全骨科機器人。有了它的幫助,醫生們的位置從手術臺移至電腦邊,身份由“操作者”變成“監理人”。他們將患者三維掃描影像傳輸到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工作站,在計算機操作界面中,根據掃描影像完成螺釘置入位置、方向及長度等手術規劃,然后指揮機器人機械臂一一落實手術規劃。更令人稱贊的是,“天璣”機械臂進針置管是一次到位,不用反復探尋,醫生按此定位完成了螺釘置入操作即可。
“以往這種手術,醫生要剝開皮膚、肌肉直到暴露骨折位置,手術切開較大,關鍵是植入固定釘時,沒有透視眼的醫生,只能根據手感反復嘗試,精準與否全憑醫生經驗??紤]到這患者才19歲,以后還要當母親,我們反復研究,要給予她創傷最小、損傷最低、對患者未來生活最有利的治療方式。”劉濤說。
最終,劉濤主任團隊順利完成了“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微創閉合復位治療股骨頸骨折術。手術切口僅2厘米,出血只有10毫升。
本次手術還采了國際領先的股骨頸骨折固定技術——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FNS),只用了3針便完成固定。這項技術不僅操作簡單創傷小,而且還提高了股骨頸骨折的愈合率,降低了股骨頭壞死率,尤其針對年輕患者減少了關節置換的發生率。
【解密】 醫生的完美搭檔
精準、快速、安全的手術是每個外科醫生的追求。但是礙于人體的局限性,醫生有時空有一身好武藝卻無法準確施展。此時,機器人就成了醫生身體的延伸。正如天璣骨科機器人,就為醫生增添了“透視眼”和“穩定手”。
天璣骨科機器人由機械臂主機、光學跟蹤系統、主控構成,分別相當于醫生的手、眼、腦。
“天璣”的“透視眼” 和“穩定手”裝置,一舉解決了骨科手術領域的3大技術難題:視野差、精準難、不穩定。例如,光學跟蹤系統不僅透視洞察著肌肉骨骼的每一個深處,還實時監控每一個手術環節;機械臂運動靈活、操作穩定,能達到亞毫米的精度;而主控電腦系統能夠智能傳達著醫生的想法給以上兩個設備,幫助醫生進行“路徑規劃”。
術中,這個智能助手還能跟蹤患者術中的移動,手臂位置能夠自動補償移動位置,保障手術路徑與計劃路徑一致,誤差可以控制在0.5毫米以內,非常精準。
劉濤介紹,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推動精準、微創手術發展的核心智能化裝備,其能夠從視覺、觸覺上為醫生的決策和操作提供充分支持,擴展醫生的操作技能,術中還可以及時評估質量。
“天璣”機器人全方位、全骨科的精準自動導航系統,適用于骨盆、四肢、脊柱等復雜骨折治療,它的臨床應用成功,打開了創傷治療的新局面,較大程度減輕了患者的傷痛,加速了患者的康復速度。未來,骨科會朝向數字化、精準化、微創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省醫骨科緊跟時代步伐,為提高我省精準診療能力助力增輝。
(吳兵 崔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