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腫瘤發病日益年輕化,有的患者還沒來得及婚育甚至戀愛,就要面對放化療帶來的,生育力可能喪失的殘酷現實。他們真的不能有其他選擇了嗎?在河南省人民醫院,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門診開診,它叫生育力保存咨詢門診。生育力面臨腫瘤威脅的患者,多了一份新希望。
放化療前,女大學生為卵巢“搬家”
6月8日,女大學生蓉蓉(化名)來到河南省生殖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生育力保存咨詢門診,向梁琳琳副主任醫師緊急求助。
原來,她第二天就要做乳腺癌手術,并開始放化療。治療的副作用可能影響卵巢功能,將來導致不孕或內分泌紊亂。乳腺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文濤告訴她,醫院現在開設了生育力保存咨詢門診,專門解決這類問題。
二十出頭、還沒男朋友的蓉蓉立即找到梁琳琳副主任醫師咨詢,希望能通過這里的卵巢組織凍存技術,將一部分卵巢“搬家”保護起來。
當天,經生殖專家會診評估,蓉蓉符合卵巢組織冷凍保存指征。
6月9日,全省首例由乳腺外科、婦產科、生殖醫學三大臨床科室聯合的手術拉開序幕。乳腺癌手術時,由李文濤主任醫師主刀為蓉蓉進行了單孔腔鏡下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乳房重建術,手術切口僅有3厘米,縫合后幾乎看不到。
婦科專家陳小輝主任、馮燕醫師根據蓉蓉的情況,采用單孔腹腔鏡減少醫療損傷,在不引起醫療性卵巢早衰的基礎上,先為蓉蓉取出了部分卵巢皮質。
切除的卵巢組織立即被放入無菌轉移液中,由生殖醫院工作人員用專用轉運箱在30分鐘內轉運到了卵巢組織凍存中心。
在凍存中心的實驗室,梁琳琳團隊快速處理卵巢組織皮質,將卵巢組織切片經過專門的卵巢組織冷凍保護劑平衡后,置于液氮中冷凍保存。
在之后的放化療中,萬一蓉蓉體內的卵巢受損,影響她的生育和內分泌功能,必要時,冷凍的卵巢組織切片就可以復融后移植回她的體內。
卵巢組織移植成功后,不僅可以恢復卵巢內分泌功能,還有概率可以恢復生育能力。
這份冷凍的卵巢,讓還沒有戀愛結婚的蓉蓉心里踏實了許多。
忘不了,那對絕望流淚的小夫妻
梁琳琳副主任醫師至今還記得,一對年輕夫婦那絕望的眼淚。
那是前兩年,一對26歲的夫婦,剛結婚不久,妻子卻查出了乳腺癌。
正在備孕的小兩口認為,趕快治療控制腫瘤后還可以正常要孩子,于是就在某醫院積極地接受了放化療。
6個療程放化療后,患者影像檢查發現卵巢“消失”!到河南省生殖醫院找到梁琳琳做生殖功能檢測,激素水平提示,患者已經處于絕經期。
也就是說,他們想要個小寶寶的熱切愿望,幾乎破滅了。驟然的意外給了小兩口沉重的打擊,夫妻倆面面相覷,流下了絕望的流淚。
“作為醫生,目睹那一場景,心里有種說不出的痛。如果能在放化療前提前制定方案,或許能保住患者的生育力,給他們一個希望。”梁琳琳副主任醫師說。
正是由于在生殖門診遇到了大量的這類患者,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張翠蓮決定引進世界先進的生育力保存技術。
幾年前,醫院選送梁琳琳副主任醫師前往全世界生育力保存研究領先的美國俄勒岡州立衛生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學習。
學成歸來后,醫院又成立了先進的實驗室,經過大量實驗和臨床研究后,已經可以開展卵巢組織冷凍保存技術。
在多年準備的基礎上,生育力咨詢門診正式開陣,幫助有生育要求的腫瘤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生育力保存方案。
保住生育力,保住人生選擇的權利
統計數據表明,女性癌癥發病率明顯增高,且呈年輕化趨勢。
放療、化療、手術等方式,使癌癥患者長期生存率得到很大提高,如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
然而,這些治療方式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導致女性患者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不孕癥、及更年期相關的長期并發癥等。
隨著醫療模式的改變,很多治療理念和原則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去關注治病救命,而今天,在治療中則更凸顯人性化理念,更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每個臨床科室都有可能遇到惡性腫瘤患者,在使他們生命得到延續的同時,如何像正常人一樣結婚生育,避免人生留下永遠的遺憾,是現代醫學面臨的迫切命題。
面對惡性腫瘤治療引起的各種并發癥,患者迫切需要安全高效的生育力保存方法。
生育力保存是一項長期而具挑戰性的工作,涉及腫瘤、婦科、男科、生殖等眾多學科,涵蓋法律、倫理及管理等諸多方面。
當一名有生育要求的腫瘤患者救治時,腫瘤專家、手術醫生,能及時提醒患者進行生育方面的醫療咨詢,與生殖醫生相互協作,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生育力保存方案。
生育力保存咨詢門診每周一下午,在生殖醫院A區二樓開診。
這是河南首家,在全國也位居前列。
梁琳琳介紹,乳腺癌、某些盆腔腫瘤的青春前期、青春期及未婚育患者,尤其適合通過卵巢組織凍存,來保存生育力。
生殖醫院聯合乳腺外科、婦科,制定好了科學合理的協作方法,乳腺外科、婦科完成卵巢組織部分切除手術后,由生殖醫院進行專業的處理和安全的冷凍保存。需要復融移植時,同樣由多學科協作進行。(張曉華 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