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肛腸外科一病區和普外科聯合為52歲的楊先生實施了“極低位直腸癌精準功能保肛術(PPS)”?;颊邨钕壬疽詾樽约罕阊昧酥摊?,沒成想卻做了一個大手術.....
6月9日,市一院肛腸外科門診來了一位普通又特殊的病人楊先生,他經外院介紹慕名來醫院找秦偉副主任醫師就診。楊先生說,他已經大便出血2個月,一直以為是痔瘡,在藥店買了很多外用藥膏和栓劑,“痔瘡”一直不好。而且便血由原來的鮮紅變為暗紅,大便也變細了。家人四處打聽,就來到了秦偉副主任醫師這里。經過系統的檢查,楊先生患的不是痔瘡,而是直腸癌,而且是低位直腸癌。于是,盡快請了普外科牛志鵬主任醫師會診,討論治療方案。
以往,低位直腸癌一般是需要把原來的肛門切除,在腹部做個造瘺口,這樣的話生活非常不方便,而且給患者及家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秉承著對病人極度負責的態度,秦偉副主任醫師與普外科牛志鵬主任醫師在仔細查看病人及充分溝通后,討論雖然癌腫的位置比較低(距肛緣5cm),但還是有保肛希望的,能保肛盡最大努力為患者保肛。
經過術前的檢查評估,患者沒有肝臟及肺部的轉移。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及征得同意后,決定為患者實施“極低位直腸癌精準功能保肛術(PPS)”。術中,把切除的癌腫近肛門端的直腸做快速病理。若沒有癌變,可保留肛門,做暫時性造瘺,若有癌變,那就只能切除肛門,做永久性造瘺了。不幸中的萬幸,楊先生肛門端直腸并沒有癌變,經過牛志鵬主任醫師及其團隊和肛腸科秦偉主任的共同努力。手術非常成功,肛門及其功能都保住了,而且腹部沒有任何切口,只有一個臨時的造瘺口。真正做到了微創中的微創,為患者減輕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
牛志鵬主任醫師說:低位直腸癌是指距肛緣<6CM的直腸癌。以前生長在6cm以下,甚至生長在8cm以下的低位直腸癌都要進行改道手術。但是隨著對直腸癌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3D腹腔鏡、單孔腹腔鏡、機器人手術系統等在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根治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臨床,并達到更好的根治效果,為患者保證更好的生活質量。
肛腸科秦偉副主任醫師說:便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痔瘡外,還有很多疾病會導致便血。比如潰瘍性結直腸炎,腫瘤,結直腸息肉,肛裂,肛瘺等均可引起便血。所以出現便血千萬不能大意,一定要到醫院肛腸科查明原因。(王晴 韓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