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成人手術,我接過來的是一個個新生命。沒有退路,必須贏過死神,才對得起孩子父母聲嘶力竭的囑托!”這是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河南省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主任范順陽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的一句話。
從醫20余年,范順陽以及小兒心臟醫學科全體人員幾乎每天都要在手術臺上與死神較量。
無數個奮戰到凌晨的夜晚、從未正點吃過的飯菜以及手術后酸疼的眼睛和肩膀,見證著他們數十年如一日、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醫術,詮釋著一顆顆救死扶傷的仁者之心。
河南商報記者 郭佳慧 通訊員 胡素君 華小亞

【現場】
小心臟里“穿針引線”
手術臺上“生死時速”
小心臟里“穿針引線”
手術臺上“生死時速”
年后疫情剛見好轉,洛陽市新安縣的姜女士(化名)本應沉浸在迎接新寶寶的喜悅中,卻因孩子心臟發育缺陷問題徹夜難眠。
原來,在懷孕的第6個月,姜女士在洛陽一家醫院做四維彩超時發現了孩子心臟發育嚴重缺陷的情況,大夫說,這種復雜的先心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活不過兩個月。
這可急壞了姜女士一家人,跑遍洛陽市大大小小的醫院都被告知無法治愈。
在朋友的推薦下,抱著最后一線希望的姜女士和丈夫趕到了鄭州,向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主任范順陽求助。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范順陽告訴姜女士,孩子患的是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型),等到出生以后,需要及時為孩子做手術治療。
5月25日,姜女士順利完成生產,范順陽立馬召集中心專家進行會診,制定出一套詳盡的手術方案。
范順陽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動脈轉位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大血管畸形的先心病,只能靠動脈導管開放來維持氧合,一旦動脈導管有早閉趨勢,出現低氧、酸中毒,并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越早進行手術,對于患兒來說治愈的概率越大。”
但是,剛出生的嬰兒血管很細,尤其是冠狀動脈更是只有縫針般粗細,越早手術,難度越高,對醫生的技術要求也就越高。
6月2日,手術吹響了“哨聲”。手術室外,是患兒家長焦急等待的心;手術室內,是范主任和醫護助手們上演的“生死時速”。
說到手術中最困難的環節,莫過于對血管的縫合。完成冠狀動脈移植和主動脈重建后,為了避免將來重建的肺動脈發生狹窄,范順陽采用了肺動脈近心端殘余自身組織行斜切面縫合技術,“這樣可以保證術后肺動脈不出現狹窄,避免二次手術。”
采用斜切面縫合,也就意味著縫合難度增加。每一針都要精細,務必保證縫合均勻不出血,一旦有一針漏血,很可能寶寶就會因出血下不了手術臺。全程下來,巴掌大小的心臟上竟縫合了四百多針。約5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
【團隊】
從只有四名外科醫生
到“戰無不勝”的團隊
從只有四名外科醫生
到“戰無不勝”的團隊
其實,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像姜女士這樣走過很多次彎路,最終在這里得到及時手術治療的患兒并不在少數。
從醫20余年,范順陽幾乎每天都要上手術臺,年手術量500余例,參與及主刀的手術近萬例。由于手術復雜,大部分先心病手術都需要三到四個小時。
范順陽敢于接手全國各地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例,源于想方設法讓患者滿意的內在動力,更源于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建設的強勁底氣。
2000年,是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開科的第一年。
剛開科的小兒心臟醫學科,是由國內著名的小兒先心外科專家丁文祥教授指導創建的,包括范順陽在內只有四名外科醫生,床位只有十幾張。
“記得科室實施的第一臺手術,是一個三歲小孩,還邀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小兒先心病專家在旁邊‘保駕護航’。”范順陽回憶說。
經過范順陽等科室醫護團隊潛心研究,虛心請教,到2003年,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已經可以獨立完成手術。
截至目前,小兒心臟醫學科已擁有醫護人員40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2人,碩士9人,研究生導師1人,床位30張,監護床位9張,國內先進的各類醫療設備一應俱全。
除了范順陽,科室還云集了主任醫師李曉紅、副主任醫師楊玉齊等專家,為先心病患兒保駕護航。
據范順陽回憶,科室所經歷過的手術中,最小的患者年齡為出生20個小時,體重900克,而國內能做這樣手術的醫生甚少。該科室還成功實施了Switch手術、Warden手術等,使河南省小兒先心病的治療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今,該院小兒心臟醫學科每年接診來自全國各地的先心病患兒8000余名,每年開展小兒心臟手術500余例,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癥、主動脈縮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三房心等各種先天性心臟病。
【建設】
堅持讀書注重交流
是科室建設的“法寶”
堅持讀書注重交流
是科室建設的“法寶”
談起科室20年迅速發展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各界及醫院領導給予的大力支持,其次是范順陽針對小兒心臟醫學科建設有一套獨特“法寶”。
在采訪過程中,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范順陽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厚厚的第四版《小兒心臟外科學》書籍,里面記錄了滿滿的手術筆記。
范順陽從醫20余年來,這本書始終伴隨著他,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潛心學術、認真鉆研,這是對范順陽職業態度的深刻總結。
不僅自己讀,范順陽還要求全科室的醫生必須讀書。
范順陽說:“策略比手術更重要,術前制定一套萬全的方案能夠推進手術過程順利進行,方案制定需要知識全面的醫生。”
除此之外,科室每周進行一次內部研討會,針對近期做過的疑難手術進行分析總結。“一定要有憂患意識,不能止步不前。”范順陽說。
科室還定期與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國內外著名醫院的心臟中心進行交流與合作,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為河南省復雜、危重嬰幼兒先心病患兒會診、手術,交流國際上先心病治療的最新進展,使河南省小兒先心病的治療水平達到國際比較先進的水平。
【公益】
讓愛為生命助力
用情來溫暖人間
讓愛為生命助力
用情來溫暖人間
大病無情,人間有愛。在致力于學術研究、全力救治患兒的同時,范順陽積極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聯系,呼吁對貧困先心病患兒家長實施救助。
小兒心臟醫學科擁有童心項目、鄭大三附院專項愛心基金、天使陽光基金、合生元基金等多項救助項目,用于救助家庭困難的先心病患兒。
據了解,童心項目醫院模式(以下簡稱“童心項目”)是由李家?博士發起、倡導實施的貧困兒童先心病及出生缺陷救助項目。
該項目關注孤貧先天性心臟病及出生缺陷患病兒童的醫療現狀,針對家庭經濟收入比較低、無力承擔全部手術費用等條件,且急需手術治療的患兒,提供及時的醫療救助。
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全國已有近3萬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及出生缺陷疾病的貧困患兒得到救助,其中,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已有近800例孩子獲得資金救助。
“童心項目”通過醫療救助的模式,使更多面臨生命選擇的貧困患兒,得到資金和醫療技術資助,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擁抱藍天的權利。
為了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救助更多貧困家庭的先心病及出生缺陷患兒,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每個月都會組織下鄉篩查活動,凡篩查出的先心病及出生缺陷患兒,只要符合條件,將安排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進行住院治療,治療費用經醫保合規費用報銷后,個人支付部分可享受人均2萬元、最高5萬元的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救治涵蓋36種先心病,對于超出救治病種或救治年齡的貧困患兒,由患兒監護人提出申請,經基金會批復后也可獲得資助。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心臟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用愛心和溫暖構筑起先心病患兒康復的堡壘。
專家介紹


范順陽:
中共黨員,小兒心臟醫學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微創專業委員會小兒胸外科微創學組委員,河南省預防醫學會小兒先心病防治委員會副主委、秘書。
從事先心病患兒診療20余年,主要擅長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右室雙出口、心內膜墊缺損、三房心、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法洛四聯癥、法洛三聯癥、單心房、主肺動脈間隔缺損、大動脈錯位、主動脈縮窄、肺靜脈異位引流、永存動脈干、主動脈口狹窄、肺動脈瓣狹窄、冠狀動脈起源異常、完全性房室間隔缺損等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