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圈圈冒著熱氣的蒸籠,霧中蒸出了香醇的茶汁,蒸出了墨綠的江南。”曾經在吳建之《祁門茶山》中讀到祁門紅茶的模樣,就想親眼目睹一下云霧繚繞的茶山,然后親手采茶制茶,泡一杯香味濃郁的祁門工夫紅茶。
在2020中原茶文化開幕之前的立秋之日,終于夢想成真。由河南主流媒體組成的采訪團踏上了尋茶探秘之旅,來到安徽祁門,走進了祥源祁門紅茶。
產區:自古祁門出好茶 智慧茶園保品質
提起紅茶,就不得不說祁門紅茶。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茶中首屈一指的紅茶。1915年,祁門紅茶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曾獲得一枚大獎章和兩枚金質獎章,百余年來聞名世界,暢銷于英國、美國、法國、丹麥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有詩云“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門紅茶因其優雅而迷人的香氣,被公認是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的烏瓦紅茶齊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祁門紅茶獨特高貴的品質呢?
祁門縣坐落于黃山西脈森林茂密的丘陵盆谷之中,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森林覆蓋率高,全年降雨量豐富;祁紅茶區的土壤主要由千枚巖、紫色葉巖等風化而來,大多屬于紅褐色礫質黏壤土類,土質肥厚,酸度適中。優越自然條件的契合,方孕育出好茶的天然品質,正所謂“牯牛降上幻迷霧,霧里祁紅天下奇”。
祥源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助理總經理、華南大區兼河南大區總監趙東方介紹說,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云霧多,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于功夫紅茶的制造。
祥源祁門紅茶茶園就坐落于有世界公認的北緯30°黃金產茶帶,祁門紅茶被認定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從茶園到茶杯,茶園基地是起點。
祥源祁紅茶園被稱為智慧茶園,基于產地資源的重要性,祥源茶在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歷口,建立了高標準的示范茶園基地,鎖定核心原料產地,不斷探索和提升茶園種植管理技術,帶動茶園種植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僅保證祁門正宗核心產區資源優勢,也為祁紅正宗香脈的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
祥源茶業祁紅公司基地部經理郭衛祥說,為保證原料品質,從茶園規劃、種植、管理、采摘等每一個環節上進行嚴格管控,通過“統防統治”及系統的可追溯管理體系導入,對茶園進行智慧管理,只需通過一部手機就可隨時查看監測茶園的所有情況,溫度、濕度、天氣、土壤、蟲害等問題一目了然,從源頭確保茶葉的品質與安全。
功夫:祁紅手工十八式 “祁門香”風靡國際
祁門紅茶的制作工藝特別考究,分為初制、精制兩大過程。
據祥源茶業祁紅公司總經理姜紅介紹說,祁紅公司擁有國內首條自主研發清潔化、自動化、連續化、標準化工夫紅茶初精制生產線,具備年產祁門紅茶1000噸原料供應及生產加工能力。
祁門工夫紅茶精制作工藝是祁門紅茶最精華的地方。祥源茶業祁紅公司副總經理陸國富說,祁門工夫紅茶是業內公認最考驗制茶工藝的活兒,沒有幾十年功底,是做不出好的祁門紅茶的。極盡繁復考究,每一次動作都是不厭其煩的重復、傾盡心血的工夫,為其它工夫紅茶所不能比擬,所以祁門紅茶又被稱為“祁門工夫紅茶”,皆源于其十分精細的制作過程,被稱為中國工夫紅茶的代表。2008年,這個制作工序更是被列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祁門工夫紅茶之所以被視作中國工夫紅茶的代表,因為它是所有紅茶里最費工夫的,其中傳統手工的精制工序包括初抖、分篩、打袋、抖篩(毛抖、凈抖、)撩篩(毛撩、凈撩、)挫腳、風選、飄篩、撼盤、揀剔、拼配、補火、勻堆、裝箱等十幾道工序,整個制作過程極盡繁復考究。初制四道工序加上精制十四道工序,恰好組成了“祥源祁紅手工十八式”。
在非遺技藝制茶車間體驗制茶工藝時,無論抖篩,還是飄篩,制茶工作人員每一項動作都嫻熟有序,但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難倒了采訪團的所有人員,記者們累得滿頭大汗也做不成。
“技巧、工夫和體力缺一不可,以前廠里技術工人就有一千多,每一道工藝最少3-4年才能學會。”陸國富說,祁紅公司擁有7位非遺傳承人,他們都有30年以上的制茶經驗,并設立了非遺技藝制茶車間,確保了傳統優秀制茶技藝的正宗傳承。
從1875年祁紅創世到今天,祁門香的傳承,牽動過幾代制茶人的靈魂。祁紅行業鼎鼎大名的“閔拼”。如今已80多歲高齡的閔宣文,用一生見證了祁紅老茶廠興衰的過程,如今說到祁紅的“拼配”技藝,已再無第二人能與之比肩。正是老一代制茶人的精益求精、專業嚴謹、專注堅持,造就了祁紅的經典品質。
制茶人的匠心精神,如今也正在祥源茶新一代年輕制茶人身上傳承。正是因為精工細作和匠人鍛造,祁門紅茶才擁有了經久不衰、風靡全球的“祁門香”。
河南商報 李謨昱/文 甫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