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國平安醫療生態圈首次體驗分享會在上海舉辦,公司醫療板塊主要成員攜生態合作伙伴分享了平安醫療生態圈最新布局,探討了醫療科技如何在問診、治療及醫保精細化管理方面發揮最大效能。這是繼今年9月首次全面披露醫療生態圈戰略后,中國平安持續推進醫療科技應用場景創新落地,本次分享會聚焦新近上線的三大應用場景,即平安好醫生線上專科服務、平安智慧醫療“Askbob醫生站”、平安醫保科技“DRG綜合管理平臺”。
平安好醫生互聯網醫院院長謝紅、平安醫保科技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楊偉棟、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謝震中,攜手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醫學院眼科學與視覺科學系主任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孫興懷教授、原中歐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等出席了分享會。
打造首個互聯網眼科中心,名醫“上線”提升問診品質
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政策不斷出臺,加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在線醫療的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今年疫情期間,中國平安旗下互聯網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的用戶訪問量達到11億人次,APP新注冊用戶量增長10倍。
隨著線上問診習慣的養成,用戶對于在線獲取更高質量、更專業化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為滿足這一需求,平安好醫生于日前正式推出首個互聯網眼科專科中心,該中心匯聚了國內300位最頂尖眼科專家。未來,平安好醫生眼科專科中心將發揮互聯網醫療優勢,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利用便攜式醫療器械監測數據,運用智能轉診、分診連接線下醫療機構,打通線上醫保商保支付,輔以藥品物流配送、連接線下超過1000家眼科診所、眼鏡店等健康服務機構,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閉環。
平安好醫生互聯網醫院院長謝紅在分享會上介紹,平安好醫生眼科專科中心的成立,標志著互聯網醫院正邁向更高水平的專業化、精細化診療,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將進一步助推國家所倡導的分級診療的落地,將頂尖級的醫療資源惠及更廣范圍的患者,緩解“就醫難”問題。
目前,平安好醫生服務于3.46億用戶,駐司醫護團隊超1800人,聚集全國近萬名專家,已建立起最大的線下服務網絡,包含11萬家合作藥店、4.9萬家合作診所、2000多家體檢中心。
在當前國內的互聯網醫療政策下,在線問診主要發揮健康咨詢、慢病復診、疾病導診等方面的作用。謝紅認為,線上線下醫療的融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為了進一步提升醫患信任,優化用戶在“云醫院”的問診體驗,平安好醫生依托平安集團的保險優勢推出了業內首個“在線醫療全程安心保障”,該產品包含醫療責任及藥品質量兩大類型,涵蓋醫生資質、診療質量、藥品安全等七大安心保障,最高保額達100萬,旨在牢固醫患之間的信任橋梁。除了保險保障之外,為持續提升在線醫療服務品質,平安好醫生的“名醫工作室”也在持續引入多名醫療大咖,包括近期簽約入駐的長征醫院皮膚科廖萬清院士等頂級專家。
推出醫生AI助手“AskBob醫生站”,助力分級診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智能問診、影像輔助閱片、疾病預測等在醫療服務環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分享會上,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謝震中介紹了平安智慧醫療最近推出的醫生AI助手“AskBob醫生站”,該產品通過人工智能學習技術,在心血管診療方面的專業度可以媲美三級醫院住院醫生水平。在近期舉辦的亞洲心臟病學會大會上,平安Askbob以97.7比93.9的比分媲美三級醫院派出的參賽醫生團隊。與此同時,在此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國際頂級生物醫藥發現比賽AI Cure Open Tasks上,平安醫療科技研究院憑借“AskBob智藥”核心技術,位列新冠肺炎繼發感染藥物抗菌性預測榜首。目前,平安已擁有全球第二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具備全球領先的科技實力。
長期以來,由于基層醫療機構和三甲醫院的醫療能力分化嚴重,分級診療這一政策倡導的落實困難重重。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通過人工智能以及檢測設備“上云”等方案的賦能,在提升基層診療能力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條技術驅動的新途徑。謝震中介紹,平安智慧醫療通過與全球領先的醫學健康企業、知名三甲醫院等展開合作,已開發出覆蓋3000多種疾病的診斷治療模型及30多種全科常見病的用藥推薦模型。
搭建DRG綜合管理平臺,賦能醫保精細化管理
隨著國家醫保局出臺《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未來統籌地區醫保總額預算與點數法相結合,實現住院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支付方式,將成為各地試點推行醫保精細化管理的主要方向。該政策也被業內認為是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破除現有按項目付費模式導致的“以藥養醫”等弊病的有效手段。
在平安醫療生態圈的體驗分享會上,原中歐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教授認為,醫保改革中,支付方式改革是重要一環。現行的醫療支付方式是對每一項具體的服務和產品進行支付,例如檢查、治療、用藥、耗材等,即按項目付費。而提供這些項目的醫院主體并不對此承擔財務責任,甚至有動力通過過度治療彌補收入不足,這就引發了增加使用、甚至過度使用醫療服務的現象,給醫保支付帶來巨大壓力。而醫保改革所推行的住院治療按相關診斷組進行打包支付(DRG)的模式,將財務責任在醫保支付方和醫療提供方之間做了有效的分攤和平衡,從制度上引導醫療服務在確保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其性價比,以實現醫院、醫保、患者的共贏,打造價值醫療體系。
平安醫保科技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楊偉棟表示,平安醫保科技一直聚焦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的重點領域,依托科技驅動、數據賦能、醫療生態、保險經驗、金融服務五大優勢打造“系統+服務+運營”的智慧醫保一體化平臺。以今年啟動試運行的常州醫保局DRG項目為例,經過模擬測算結果可以看到顯著的效果:一是病案質量得到提高、整體入組率從60%提升到了93.8%。二是服務效率提高,2020年度住院日的增長趨勢得到了良好控制,平均住院日游了明顯下降,另外費用效率的增速也在年內逐漸放緩。三是醫療服務能力得到了提升,相較于往年,收治病人的復雜程度得到了較大提升。四是在DRG支付下,醫保基金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同時,為助力醫院逐步實現精細化管理,平安醫保科技協同常州醫保局及16家醫院共同推進“局院一體化”建設。借助信息化系統賦能,通過基礎庫、數據采集與管理、病案全流程質控、智能編碼等服務,推動醫療機構在醫保DRG支付方式改革下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最終促進醫院逐步向臨床過程和結果兼顧的精細化管理轉變,全面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經營效能。據統計,平安醫保科技提供的智慧醫保解決方案中的"綜合支付(DRG)"服務,現已覆蓋深圳、常州、吉安、鞍山、聊城、青島、三亞、濰坊等城市。
除了DRG綜合管理平臺之外,平安醫保科技還深度參與了國家醫保局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和多個省市級醫保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開發“數據中臺+數據應用”的醫保大數據綜合治理產品。截止目前,在已開標的省份中,平安醫保科技核心標段中標率達到100%。(王筱)
來源: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
編輯:李亞鍵
審稿: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