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頒獎儀式在廣州隆重舉行。華夏銀行憑借“以量化的環境效益為結果導向的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轉貸項目”喜獲“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成為唯一一家獲得該獎項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據了解,華夏銀行本次獲獎的項目即其獨家承接的世界銀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與世行合作的單體資金量最大、世行全球能源領域第一筆采用結果導向型融資模式的項目。該項目通過引入結果導向型貸款管理工具,創新性地將資金支付與項目實施的環境效益相關聯,在平衡子項目的經濟效益和可量化的環境效益后確定貸款條件,從而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該項目由世界銀行提供4.6億歐元轉貸款,華夏銀行配套不低于等額的人民幣貸款,可為京津冀晉魯蒙豫陜八個地區的能效、可再生能源、大氣污染防控領域子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河北滄州黃驊驊南風電場100MW風電項目)
華夏銀行內部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已累計投放子項目27個,累計投放資金折合人民幣46億元。該項目執行世界銀行嚴格的環境社會管理框架,項目產生的社會和環境影響由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核查。項目執行完畢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百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200萬噸,為京津冀大氣質量改善作出了貢獻,得到了世界銀行和中國有關部委的高度贊揚。
金融行業有關專家指出,華夏銀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創新了綠色金融項目資金的管理理念和機制,較好地實現了綠色金融的發展目標,在大氣污染治理金融創新、金融機構能力建設等方面樹立了標桿和典范。該項目的創新是綜合化的創新,是在理念創新引領下的產品創新、服務模式創新、方法和工具創新以及領域創新。這一綜合性創新是長期、可持續的、符合市場化原則的模式,能為社會和環境改善提供較為有力的支持。
(陜西西咸新區無干擾中深層地熱供暖項目-采用我國首創的新型供熱技術)
創新是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也是華夏銀行打造綠色金融品牌特色和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有效方式。近年來,華夏銀行堅持以創新服務綠色發展,不斷在綠色金融理念、領域、方式、工具、模式、產品等方面開展創新性實踐,滿足客戶多樣化融資需求,實現了綠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
(山西漳電國電王坪電廠余熱供暖項目-北方地區清潔采暖典型項目)
據悉,國際金融論壇(IFF)是總部設在中國北京的非營利、非官方獨立國際組織。2003年10月由中國、美國、歐盟、聯合國等20多個國家、地區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領袖共同發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交流和研究機構,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Finance 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由國際金融論壇(IFF)于今年首次發起,旨在對全球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推廣綠色金融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最佳實踐。本次評審委員會由包括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韓國前總理韓升洙,歐洲理事會首任主席、比利時前首相范龍佩,新西蘭前總理希普利以及來自全國社保基金會、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保爾森基金會、亞洲開發銀行、絲路國際聯盟、中國貿促會等機構在內的15位具有全球影響力和權威性的重要領導人和金融界、環境界精英組成。(呂珊)
來源:華夏銀行
編輯:李亞鍵
審核:劉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