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吃飯問題,是擺在很多家長面前的“頭等大事”。
最近前來省醫兒科復查的一位9歲患兒小陽就是個曾經“吃飯差、容易消化不良”的孩子,她大概1年前就診,當時接受了胃鏡檢查。
一年前患兒就診時個子偏低、體型偏瘦,平時吃飯差、容易消化不良、肚子脹。
因胃疼近一個月、在家用了各種助消化的中成藥,沒有好轉,來省醫小兒科就診。
程艷波主任醫師接診后,經過胃鏡檢查診斷有糜爛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炎癥。
持續治療了2個多月,不僅胃疼、腹脹等各種不適消除了,孩子之前挑食的毛病也沒了,飯量漲了上去,復查時身高體重有了明顯變化,達到了正常孩子水平。
像小陽一樣的孩子很多,普遍存在吃飯差、挑食、消化不良、腹脹、惡心、嘔吐等問題。
在小兒消化專業的程艷波主任醫師診室,經常聽到許多家長的抱怨:
“吃飯得追著喂,孩子總是挑食,長得跟豆芽菜一樣瘦。”
“想著給孩子補營養,多吃幾口肉就積食、肚子脹,一兩星期都緩不過來。”
“孩子動不動就說肚子疼,有時候還想惡心嘔吐。”
一般問完病史之后,程艷波會說:“不舒服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了,用了各種助消化的藥物也沒見好轉,家長折騰著跑醫院、孩子也受罪,為啥不給孩子做個胃鏡查清楚原因呢?”
但家長聽到“胃鏡”二字就繃緊了神經:
“消化不良、胃不舒服很普遍呀,不就是一時吃撐著或者吃壞了胃嗎?開藥調調就好了,為啥要做胃鏡?”
“胃鏡我也做過,可受罪了,孩子這么小受不了呀,做不成。”
程艷波解釋:“現在一般給孩子做無痛胃鏡,在麻醉狀態下做檢查,不需要擔心忍受不了的情況。”
家長:“要麻醉呀,麻醉完了影響記憶力咋辦?”
針對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家長的擔心,程艷波介紹說,并不是所有的消化不良、胃部不適都需要做胃鏡。
符合下列情況且經醫生綜合判斷后才需要做:
孩子完全可以做無痛胃鏡,先麻醉再操作,不存在操作過程難以忍受等問題,孩子蘇醒后并無不適感。
麻醉藥影響孩子記憶力嗎,影響智商嗎?
有些孩子就診后通過C13或C14呼氣試驗,或在胃鏡檢查中發現幽門螺桿菌,怎么辦?
誤區一
過度擔心:聽說胃癌的發生跟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這太可怕了,必須趕緊治。
誤區二
聽說人群的一半以上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大家看著都沒啥,不用管他就行。
正確方式:對孩子而言,加強預防即可。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勤洗手、餐具和大人分開使用,喂養過程尤其不要由成人咀嚼食物后喂到幼兒嘴里。
大部分孩子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不必特殊對待的。兒童與胃黏膜病變相關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進行正規、完整流程的治療。(尹沅沅)
來源:河南省人民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劉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