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消費”打破“量入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多數屬于非剛性消費,追求的不再是物品的實用功能,而是追求的金錢財力、社會地位、聲望名譽等,消費水平遠超出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那么,引起“過度消費”的原因是什么?“過度消費”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過度消費”?
過度消費的成因
01消費觀念已走偏
“消費主義”風靡的時代下,年輕人對品牌、時尚潮流、明星代言等標簽的消費總是趨之若鶩,因為這些標簽代表了消費階層的身份、地位、形象、品味等。“奇葩”、“個性”、“超前”、“沖動”已經成為年輕人消費的代名詞。
02場景消費易沖動
在直播帶貨、故事場景、饑餓營銷、618、雙11、雙12等場景營銷廣告輪番轟炸后,年輕人早已被“洗腦”,消費的欲望、需要和情緒已經被點燃,沖動消費和過度消費也就在所難免。
03空虛感欲壑難填
網游、購物、社交等成為年輕人消弭空虛感的首選,對這些消遣方式帶來的愉悅感更是欲罷不能。一旦過度消費,比如網游充值、購物、社交打賞等,空虛感和消費欲望會再次被無限放大,欲壑難填。
04移動支付的刺激
移動支付一方面讓年輕人再也不會感受到失去100元人民幣的“痛苦”,還有一種“錢花不完”的錯覺。另一方面,移動支付背后的消費行為已被商家掌握,商家會“千人千面”推送產品,再度刺激消費。
05網貸產品坑更多
過度消費給年輕人帶來債務危機,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于是,開始把手伸向網貸平臺。比如,前幾年出現的“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等不良貸款產品,以極低的貸款門檻和高利率在年輕人中推廣。
過度消費的危害
“過度消費”表面上是提高了物質生活水平,其實質卻在扭曲和麻痹年輕人的三觀,帶來嚴重的危害:
01浪費時間和金錢
過度消費消耗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過度消費使得年輕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工作、對生活等方面進行認真的規劃與思考,恰恰這些事情要遠比消費更重要。
02深陷債務危機
儲蓄、投資和消費是財富分配的三大板塊,過度消費意味著財富中的儲蓄和投資的銳減。一旦年輕人對高額消費負債的還款能力和風險把控不足,極易導致較高債務風險,甚至將還貸壓力轉嫁到其家庭。
03影響個人征信
如果使用信貸產品進行過度消費,可能會導致無力償還債務或者逾期償還債務的現象發生,嚴重影響個人征信,不良個人征信對衣食住行的影響卻又非常大。
如何避免過度消費
01利用延遲滿足管理欲望
欲望猶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點燃,一發不可收拾。及時滿足可以帶來短暫的愉悅或快樂,但是“欲望”卻被再次放大。很多時候,我們發現消費帶來的并不是快樂,而是無窮無盡的空虛感。
所以,學會利用延遲滿足,放棄眼前的誘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欲望。捱過消費沖動的那瞬間,你會發現,消費欲望火焰已經熄滅不少。
0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樹立“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消費觀,減少虛榮心,不盲目攀比。根據自身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將收入分為儲蓄、投資和消費三部分,拒絕淪為“月光族”、“月欠族”。其中,儲蓄是必不可少的,投資可以是理財投資,也可以是教育投資等。消費上要適度消費,減少非剛性消費的支出。
03建立良好的生活品質
良好的生活品質要靠勞動創造,靠汗水去澆灌,而不是靠舉債或者貸款。沒有勞動收入做保障,生活品質終歸是虛幻的。習大大多次在各種會議講話中反復強調“勞動光榮,勞動創造幸福”的觀點,這是民族生存理念,要牢記!
04注重自我價值提升
雖然品牌知名度、時尚潮流、明星代言等等標簽代表了消費階層的身份、地位、形象、品味,但是只有“高境界的精神品質追求”才值得推崇。鞭策自己,約束自己,注重自我價值的提升,通過不斷努力向上的過程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人。
05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
嘗試使用隨手記、鯊魚記賬等電子記賬本,認真記錄每日的收入與支出,建立初級的收入支出平衡表。月底再將支出清單盤整一番,再三思量哪些支出是可以省去,下次消費時注意規避。或者將未來可能消費的清單列出來,然后考慮消費計劃。長此以往堅持下去,不僅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還培養了良好的消費習慣。
06要與親朋好友勤溝通
遇到大額消費時,莫要沖動,可以與親朋好友勤溝通,多聽聽他人分析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涉及到私密性,可以多跟父母溝通商量,然后再決定是否要消費,盡量做到理性消費。
07謹慎對待信貸產品
“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萬萬不可取,對于網貸平臺提供的迷人眼的信貸產品,一定要謹慎對待,避免陷進非法網貸圈套中,招來較高的債務風險,危及到自身及家庭。如果確實需要貸款,首先要與家人商量,其次是到正規貸款機構進行貸款,比如銀行等。
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過度消費”的現象,遠離“過度消費”,回歸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學會消費自保,也就是學會消保自保!
來源:中信銀行鄭州分行
編輯:李亞鍵
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