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劉奶奶患有多年房顫病史,晚飯后看電視時突然感覺左手麻木發涼、不能動,兩個小時后家屬發現劉奶奶肢體異常,以“腦梗死”將劉奶奶送至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經急診科查看后得出結論:劉奶奶左手麻木、活動不便不是由于腦梗死引起的。這是為什么呢?
經過詳細耐心的詢問,得知劉奶奶患有房顫多年,但是老人家沒有按規律服用抗凝藥物,這極易引發心臟栓子脫落,會不會是栓塞了局部動脈造成的呢?急診科醫師認真查看后發現劉奶奶左上臂蒼白無血色,脈搏不明顯,測量兩個胳膊的血壓相差50+mmHg,又通過彩超檢查后證實劉奶奶確實為上肢動脈血管堵塞。故排除腦梗死的可能,只是由于劉奶奶不規律抗凝引起的心臟栓子脫落造成了左側胳膊動脈堵塞。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介入科王朝剛副主任醫師會診后,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必須立馬進行介入手術。否則劉奶奶左胳膊缺血將近2個小時,再拖下去可能出現肢體壞死情況,甚至最壞情況需要截肢。
手術前,王朝剛副主任醫師又對劉奶奶進行了具體的病情診斷,老人家是血栓堵到了左上肢血管,藥物溶栓效果不確切,立即進行介入手術取出栓子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案;手術中王大夫發現栓子堵塞位置較高,手部血流完全阻斷。老人雖然年紀大,但是手術很順利,幾分鐘就將栓子抽吸干凈,左上肢體僵硬的癥狀馬上緩解,脈搏也逐漸恢復。術后復查了患者頭顱磁共振,發現老人小腦仍有新發梗死灶,經診斷是一些微栓子脫落引起的缺血灶,且沒有引起老人明顯不適,通過藥物進一步治療緩解即可。
出院前,王朝剛副主任醫師叮囑劉奶奶一定要堅持服用抗凝藥物,不要再次引發栓塞事件。這一場生死時速的急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和神經介入科的醫生用高超的醫術和精準的判斷,給患者和家屬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徐遠杰
來源: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