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創新能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2021年1月15日上午,《河南城市發展報告(2021)》出版暨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源研討會在鄭州舉行,《河南城市創新評價報告》顯示,鄭州、洛陽、許昌城市綜合創新能力位列全省前三,針對不同城市的特點,建議實施差別化的城市創新促進政策。
2020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4.7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打好“十四五”時期發展基礎的關鍵之年。這一年,河南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高。
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年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200萬人左右。
強力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推動鄭汴同城化發展以及鄭許、鄭新、鄭焦一體化發展,支持洛陽建設與帶動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洛陽都市圈,高品質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增強南陽、商丘、安陽等區域中心城市和主要節點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初步預計,截至2020年底,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4.71%,比2019年提高了1.50個百分點,仍然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
城市綜合創新能力排名,鄭洛許位列全省前三
城市藍皮書子報告《河南城市創新評價報告》,從城市的創新主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效益和創新環境等維度出發,對河南省17個省轄市和1個示范區的城市創新情況進行系統評價與分析,為進一步高質量推進河南城市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評價結果顯示:鄭州的城市綜合創新能力最強,其指數達到91.39,顯著超過排在第二位的洛陽(指數75.36);洛陽與排在第三位的許昌(指數為70.89)也拉開了一定差距;而余下的其他15城市之間差距較小。
從區域分布看,綜合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是鄭州都市圈(許昌、新鄉、開封、焦作分別排在全省的第三、四、五、六位)與洛陽副中心城市;最弱的區域是周口、商丘、南陽、信陽、駐馬店等主要承擔糧食生產重任、農業占比較大的市;處于中游水平的區域是鶴壁、三門峽、濟源、漯河、平頂山、濮陽、安陽等傳統工業城市。
建議實施差別化的城市創新政策
量化分析表明,河南城市創新能力總體水平不高,區域差異分化、短板弱項等問題十分明顯。
在創新主體發展水平方面,除鄭州市表現較為突出、洛陽市尚在良好水平以外,其他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均在優良以下,凸顯了河南城市在創新主體培育方面歷史積累不夠、現實短板突出的困境。為此,建議相關城市積極搶抓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機遇。
在創新投入方面,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方財政平均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建議全省和相關城市統籌科研布局、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環境等各方面,完善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全社會加大創新投入力度。
建議實施差別化的城市創新促進政策。鄭州、洛陽以增強城市創新能力為目標,以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完善自主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加大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力度,優化科研創新環境,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創新功能,打造都市圈創新引領中心。 (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