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徐冉 通訊員 張帆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過了臘八就是年”,關(guān)于臘八節(jié),你有哪些記憶?是軟糯香甜的臘八粥?還是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含義?亦或是那份蠢蠢欲動的想要過年的心情?

在“臘八節(jié)”快要到來之際,1月18日一早天未亮,來自鄭州快速公交公司黨員志愿者們就來到站臺,支起爐灶,準(zhǔn)備好食材,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熬制,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撲鼻而來。這是鄭州快速公交公司黨員志愿者們精心為寒冬清晨出行的乘客準(zhǔn)備的,希望通過這一碗碗暖和的熱粥,提前送去對乘客“臘八節(jié)”的祝福。
在快速公交北三環(huán)豐樂路BRT站臺,幾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忙的不亦樂乎,他們將親手熬制的“臘八粥”免費送給乘客,市民王大爺接過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謝謝你們啊,你們真有心,喝上一碗臘八粥,就預(yù)示著新的一年開始了,嗯,軟軟糯糯的,味道不錯。”王大爺一邊喝一邊稱贊道。

準(zhǔn)備上車的劉女士接過志愿者的一碗熱粥,喝上一口,贊嘆道:“小時候每年進入冬季,就會默默期待著臘八的到來,因為過臘八節(jié)就有母親做的臘八粥喝,喝完臘八粥離新年也不遠了,但是現(xiàn)在由于工作在外,想喝一碗母親親手做的臘八粥也不容易了,今天謝謝你們了,讓我嘗了一碗記憶中的味道。”
站臺的另一邊,幾名志愿者通過展板在向市民乘客介紹有關(guān)“臘八節(jié)”的民俗習(xí)慣,而在展板的旁邊,擺放著一面“許愿墻”,過往的乘客在享受完美味的“臘八粥”的同時,可通過便利貼寫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貼在“許愿墻”上。為自己的家人、孩子、朋友送去新春祝福。與此同時,在南三環(huán)大學(xué)路BRT站臺旁,黨員志愿者小分隊也熬制了“臘八粥”,為附近在寒風(fēng)中等活的農(nóng)民工人、路過的騎手及快遞小哥送去我們公交人的一份祝福。

快速公交公司黨員志愿者樊永介紹說:“在臘八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提前買來食材,經(jīng)過幾個小時精心熬制“臘八粥”,目的就是為了使奔波在外的朋友們能夠體會臘八節(jié)的溫暖,感受家的味道,我們贈臘八粥的活動會一直持續(xù)到臘八節(jié)當(dāng)天。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新的一年也即將到來,希望通過我們開展的‘濃情臘八粥 溫暖一個冬’活動,讓大家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甜在嘴里,暖在心頭’的溫暖。”(編輯 呂瑞天)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過了臘八就是年”,關(guān)于臘八節(jié),你有哪些記憶?是軟糯香甜的臘八粥?還是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含義?亦或是那份蠢蠢欲動的想要過年的心情?
在“臘八節(jié)”快要到來之際,1月18日一早天未亮,來自鄭州快速公交公司黨員志愿者們就來到站臺,支起爐灶,準(zhǔn)備好食材,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熬制,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撲鼻而來。這是鄭州快速公交公司黨員志愿者們精心為寒冬清晨出行的乘客準(zhǔn)備的,希望通過這一碗碗暖和的熱粥,提前送去對乘客“臘八節(jié)”的祝福。
在快速公交北三環(huán)豐樂路BRT站臺,幾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忙的不亦樂乎,他們將親手熬制的“臘八粥”免費送給乘客,市民王大爺接過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謝謝你們啊,你們真有心,喝上一碗臘八粥,就預(yù)示著新的一年開始了,嗯,軟軟糯糯的,味道不錯。”王大爺一邊喝一邊稱贊道。
準(zhǔn)備上車的劉女士接過志愿者的一碗熱粥,喝上一口,贊嘆道:“小時候每年進入冬季,就會默默期待著臘八的到來,因為過臘八節(jié)就有母親做的臘八粥喝,喝完臘八粥離新年也不遠了,但是現(xiàn)在由于工作在外,想喝一碗母親親手做的臘八粥也不容易了,今天謝謝你們了,讓我嘗了一碗記憶中的味道。”
站臺的另一邊,幾名志愿者通過展板在向市民乘客介紹有關(guān)“臘八節(jié)”的民俗習(xí)慣,而在展板的旁邊,擺放著一面“許愿墻”,過往的乘客在享受完美味的“臘八粥”的同時,可通過便利貼寫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貼在“許愿墻”上。為自己的家人、孩子、朋友送去新春祝福。與此同時,在南三環(huán)大學(xué)路BRT站臺旁,黨員志愿者小分隊也熬制了“臘八粥”,為附近在寒風(fēng)中等活的農(nóng)民工人、路過的騎手及快遞小哥送去我們公交人的一份祝福。
快速公交公司黨員志愿者樊永介紹說:“在臘八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提前買來食材,經(jīng)過幾個小時精心熬制“臘八粥”,目的就是為了使奔波在外的朋友們能夠體會臘八節(jié)的溫暖,感受家的味道,我們贈臘八粥的活動會一直持續(xù)到臘八節(jié)當(dāng)天。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新的一年也即將到來,希望通過我們開展的‘濃情臘八粥 溫暖一個冬’活動,讓大家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甜在嘴里,暖在心頭’的溫暖。”(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