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徐冉 通訊員 朱曼潔
數百畝蕩葦在風中搖曳,十多只天鵝在湖內時而俯身飲水、時而優雅前行,不禁讓觀看的市民感嘆“游罷北龍湖,不思江南行。”這片讓鄭州顯得靈動的土地,是鄭州的北龍湖濕地公園,因形狀像傳說中的龍,故稱“龍湖”。
“天鵝里面有幾只是從賈魯河搬遷到北龍湖公園的,天鵝爸爸還有孩子,一共7只”,丁丁介紹說。丁丁是一名退休職工,自從天鵝在賈魯河安了家,他每天都要在賈魯河陪伴著天鵝,早上天一亮就來,晚上天黑才走,中午就吃一點自帶的餅干,義務守護天鵝成為他生活最重要的事情。
因賈魯河的水位有所下降,對天鵝生活有一定的影響,而天鵝的生存環境短期內無法改變,鄭州動物救助站就決定將天鵝整體搬遷到北龍湖。從賈魯河到北龍湖濕地公園,一個來回就十幾公里。這么遠的距離,沒有阻擋他繼續照顧天鵝,仍堅持給天鵝們輸送一些食物,從未間斷過。搬遷到北龍湖公園后,兩家天鵝和睦相處,引來了不少市民觀看,“還有很多愛鳥的攝影老師也持續給天鵝們做記錄”,丁丁說。
黃菲是鄭州B38路的公交車長,同時也是愛鳥一族,經常在周末帶著孩子一起去看天鵝。每次都能看到志愿者或管理員們拿著一個錄好音小機器,在湖邊來回巡視,生怕游客進行投喂。龍湖濕地公園的湖面很多,走一圈下來要一個多小時,除了天鵝還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單單就在天鵝棲息的地方就需要不停的來回巡視。黃菲深知他們的不容易,“看著覺得很心疼”。于是,黃菲就和同事們一商量利用業余時間去幫助管理人員巡視。
早上7點,陸陸續續就開始有熱愛攝影的市民來拍照。10點以后,許多市民帶著孩子前來觀賞,有些市民帶著饅頭,面包等前去喂食,還有些孩子喜愛天鵝,總忍不住跑到湖邊,想去摸一摸天鵝。志愿者蘇海青、黃菲就跟著丁丁一起進行勸導,并提醒市民做好個人防護,不亂扔垃圾,在指定的觀景臺觀看或者拍照等。
為了讓天鵝有更好的環境,讓更多人加入保護天鵝的行列,各位志愿者也是想盡辦法,“倡導大家有垃圾就放在環保袋里,隨身帶走,這樣也會愛護我們湖邊的環境”,志愿者在現場一邊發放環保袋子一邊說道。除了給市民發放環保袋外,志愿者們還搜集了很多關于龍湖里的天鵝的故事。同時,車長黃菲還和熱心市民們策劃制作了關于龍湖天鵝故事的主題公交車廂,通過攝影記錄鄭州天鵝影像,以城市公交為載體,宣傳生態環境保護。“車廂里的照片都來自我們市民的拍攝,每一只天鵝都有自己的名字,還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比如,雌天鵝被風箏線纏住,雄天鵝不離不棄陪伴。魚線寶寶誤食魚鉤被市民救回,天鵝的愛巢保衛戰等等很多,車長黃菲和志愿者們說,希望通過公交的流動性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天鵝,倡導愛護環境,也感謝各位攝影老師,用鏡頭記錄下這么美的畫面分享給我們。
這輛以保護天鵝為主題的公交,承載著對綠水青山藍天的向往,奔騰在鄭州的街道上,成為一張獨特的“鄭州名片”。
山青、水綠、天藍,是大家共有的美好期待,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希望我們的城市環境越來越好,我們龍湖能變成“天鵝湖”,志愿者們說,總之就是希望更多的野生動物能棲息在家門口,城市越來越美麗。 (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首席編輯 華麗娟)
數百畝蕩葦在風中搖曳,十多只天鵝在湖內時而俯身飲水、時而優雅前行,不禁讓觀看的市民感嘆“游罷北龍湖,不思江南行。”這片讓鄭州顯得靈動的土地,是鄭州的北龍湖濕地公園,因形狀像傳說中的龍,故稱“龍湖”。
“天鵝里面有幾只是從賈魯河搬遷到北龍湖公園的,天鵝爸爸還有孩子,一共7只”,丁丁介紹說。丁丁是一名退休職工,自從天鵝在賈魯河安了家,他每天都要在賈魯河陪伴著天鵝,早上天一亮就來,晚上天黑才走,中午就吃一點自帶的餅干,義務守護天鵝成為他生活最重要的事情。
因賈魯河的水位有所下降,對天鵝生活有一定的影響,而天鵝的生存環境短期內無法改變,鄭州動物救助站就決定將天鵝整體搬遷到北龍湖。從賈魯河到北龍湖濕地公園,一個來回就十幾公里。這么遠的距離,沒有阻擋他繼續照顧天鵝,仍堅持給天鵝們輸送一些食物,從未間斷過。搬遷到北龍湖公園后,兩家天鵝和睦相處,引來了不少市民觀看,“還有很多愛鳥的攝影老師也持續給天鵝們做記錄”,丁丁說。
黃菲是鄭州B38路的公交車長,同時也是愛鳥一族,經常在周末帶著孩子一起去看天鵝。每次都能看到志愿者或管理員們拿著一個錄好音小機器,在湖邊來回巡視,生怕游客進行投喂。龍湖濕地公園的湖面很多,走一圈下來要一個多小時,除了天鵝還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單單就在天鵝棲息的地方就需要不停的來回巡視。黃菲深知他們的不容易,“看著覺得很心疼”。于是,黃菲就和同事們一商量利用業余時間去幫助管理人員巡視。
為了讓天鵝有更好的環境,讓更多人加入保護天鵝的行列,各位志愿者也是想盡辦法,“倡導大家有垃圾就放在環保袋里,隨身帶走,這樣也會愛護我們湖邊的環境”,志愿者在現場一邊發放環保袋子一邊說道。除了給市民發放環保袋外,志愿者們還搜集了很多關于龍湖里的天鵝的故事。同時,車長黃菲還和熱心市民們策劃制作了關于龍湖天鵝故事的主題公交車廂,通過攝影記錄鄭州天鵝影像,以城市公交為載體,宣傳生態環境保護。“車廂里的照片都來自我們市民的拍攝,每一只天鵝都有自己的名字,還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比如,雌天鵝被風箏線纏住,雄天鵝不離不棄陪伴。魚線寶寶誤食魚鉤被市民救回,天鵝的愛巢保衛戰等等很多,車長黃菲和志愿者們說,希望通過公交的流動性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天鵝,倡導愛護環境,也感謝各位攝影老師,用鏡頭記錄下這么美的畫面分享給我們。
山青、水綠、天藍,是大家共有的美好期待,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希望我們的城市環境越來越好,我們龍湖能變成“天鵝湖”,志愿者們說,總之就是希望更多的野生動物能棲息在家門口,城市越來越美麗。 (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