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呼吸科接收了一個“特殊”的肺炎患兒,李小寶(化名),1歲3個月。肺炎是兒科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李小寶的肺炎究竟特殊在哪呢?
在接診時,李小寶全身僵直、沒有意識,因為肺炎導致40℃的高熱讓這個可憐的孩子不停哭鬧,讓呼吸一病區的醫護人員無不唏噓、心疼不已。
原來4個月前,李小寶不小心嗆入了氣管異物,但因沒能得到及時的院前急救,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原本聰明活潑的孩子一下子變成異物吸入窒息致意識障礙(重度),進而造成腦損傷,在康復過程中罹患了肺炎。
由于氣管異物家庭救治知識缺乏,導致救治不及時,從而造成像李小寶這樣窒息、腦損傷、甚至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鄭大三附院小兒呼吸病區每年接診的深部氣管異物的孩子約在300例左右,在一個個異物背后,都有一個讓家長追悔莫及的故事。然而一旦異物較大,同時恰好卡在聲門的位置,這時需要緊急院前救治,才能避免像李小寶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而這種及時有效的氣管異物院前急救法,就是1975年10月被美國醫學會以發明這種急救方法醫生名字命名的海姆立克法。《世界名人錄》稱海姆立克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盡管在一些影視作品或者新聞報道中均提到了“海姆立克法”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在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因為不懂這種急救方法從而釀成悲劇。
為此,小兒呼吸一科醫生朱志杰、護士趙燕玲、賀秧秧在醫生辦公室,通過邊講解、邊真人示范的形式,再次進行了海姆立克法的強化、演練。
朱志杰醫師從氣道異物的臨床表現、如何識別、海姆立克法的由來和原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述。趙燕玲護士、賀秧秧護士一起演示了在不同情況下海姆立克法的施救過程。通過朱志杰和趙燕玲、賀秧秧反復講述和操作,大家對海姆立克有了更深的認識,使這項操作更加規范。
此次進行的海姆立克法演練,希望大家能夠熟練掌握院前急救的救治方法,同時提醒大家要有責任和意識向全社會進行宣傳和普及,最終讓更多的人熟悉、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第一時間挽救更多生命。(宋麗)
來源: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