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文圖
百節年為首。
2021年2月5日、6日,連續兩天,河南一群物流人帶著米、面、油、棉衣和瓜子糖等,給登封市君召鄉、石道鄉38戶孤寡、智障、殘疾病人等家中送去了他們急需的年貨。


溫暖:
39人出資,給38戶困難家庭送上年貨
“拿上拿上,孩子們跑這么遠,俺這啥好吃的也沒有,把這點花生拿上。”2月5日下午,登封市君召鄉陳家門一個80多歲的老大爺非得拉著幾個孩子,給他們一兜花生。
孩子們跑遠了,老人又拽住孩子媽媽,硬是把一食品袋花生塞給了她。
“咱也不認識,你們從鄭州跑恁遠,給俺送來了這些年貨,這點花生是俺地里種的,你們給孩子吃,我心里好受點。”老人一邊擦眼睛一邊說。據了解,因為家庭困難,老人家里還有個50多歲的兒子,至今沒娶上媳婦。
當天,來自鄭州亞歐物流、天河匯海物流、方圓物流、飛騰物流等公司的一群物流人攜家帶口,共40多人,開了10輛車,給君召鄉20戶貧困家庭、殘疾家庭送來了米、面(一袋面粉和一袋掛面)、油、雞(兩只)、棉衣、書包、玩具、糖、瓜子等。


該活動的組織者王鵬稱,這次共有39位愛心人士捐資10500元(大家自愿捐款捐物,少的有100元,多的有1000元,還有的捐助了口罩、棉衣、褲子、T恤等),后經商議后統一購買了年貨。
這些愛心人士,40%是物流圈里的同行,其他的,有一部分是王鵬在跑步認識的跑跑團的朋友,還有一部分是華南城、華商匯的商戶等。除了鄭州本地人,還有武漢、西安的。
2月5日,愛心小隊第一批先給登封市君召鄉20戶貧困、殘疾家庭送去了年貨;2月6日,又給登封市石道鄉18戶貧困、殘疾家庭送了年貨。


亮點一:
一家家走訪,確保把年貨送給真正需要的人們(小標)
早上七八點從鄭州出發,到下午五六點時,捐助的年貨終于送完了。
2月5日、6日,連續兩天,都是如此,大人和孩子都有些累。
一家家地送,這個效率是不是有點慢?為什么不把年貨交給當地鄉政府或者村干部,如果由他們來發放的話,是不是要快多了?
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的天河匯海物流董事長劉海江、百世快運鄭州分公司負責人唐豪提出了的疑問。
對此,王鵬稱,前幾年剛做這個事時,確實曾經委托過當地有關部門把年貨轉交給貧困戶,第二年再上門時,一聊天,發現有的年貨并沒有真正送到,后來團隊的人經過商議,決定寧愿自己辛苦點,一天時間不夠的話,分兩天送,也要把年貨送到真正需要的人們家中。


“別看每家捐的錢不多,一二百、三五百不等,可這都是大家從自己腰包里掏出來的,不是公司出的錢,大家也不是要借這個事兒給自己做廣告、做宣傳,捐錢者也不是大富大貴,大部分人還都是‘打工人’,他們就是發自內心地想伸一把手,幫助一下更困難的人。”王鵬說,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大家信任他,把錢轉給他了,他就要確保把所有的年貨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們手里。
辛苦一點,累一點,他覺得沒啥,值。


亮點二:
帶著孩子一起行動,大人是榜樣也是感召
和別的捐贈活動不一樣的是,河南商報記者發現,到場的所有捐贈者,都帶著自己家的孩子。
像天河匯海的劉海江,帶著愛人、孫子和孫女;唐豪,帶著倆女兒;在華南城賣凈水機的黃浩亮,帶著女兒;跑步團的劉娟,也帶著兒子;在華商匯賣板材的楊國濤,帶著兒子......


而活動的組織者王鵬,則是帶著愛人和兒子。
“帶著孩子,有兩個目的。”王鵬說,一是讓孩子看看父母在做什么,父母是孩子生活、學習上的第一個老師,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幫助別人時,TA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向善,也會伸出手幫助別人;二是讓孩子看看別人的家庭是啥樣、別家孩子生活的環境是啥樣,然后回顧當下,珍惜自己的生活,不浪費,不沉迷于手機和電子游戲等。
作為該活動的發起人,2017年剛做這個事時,王鵬就是帶著愛人和孩子一起做的,如今,這個事兒他做了5年,孩子就跟了5年。
2020年春節時,他開車帶著愛人、兒子跑到甘肅捐助。當時漫天大雪,路不好走,他們一家三口仍然堅持把捐贈的年貨挨家送上門。
受王鵬的感召,曾經的愛心小分隊已從5年前的只有王鵬一家三口,變成了如今的將近百人;捐贈的從者業,也從剛開始只有物流圈里人士,擴展到了現在有物流人、商戶、跑步團的成員、地鐵公司員工等;捐贈、捐助者,也從鄭州、河南,擴展到了今年的武漢、西安等。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王鵬和他的愛心小分隊都希望,自己是一道微光,能帶動更多的人參與資助、捐助有困難的人們,如此,整個社會才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統籌:趙強
編輯:吳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