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農歷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作為一名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時刻堅守在一線崗位。
這是急診收治的一位特殊的“牛寶寶”。她才剛剛出生,初見她時,令人不禁感到震驚,只見一個巨大的腫塊像個氣球一樣堆積在她的頸部,她的頸椎發生偏斜,頭不得不偏向一側,樣子讓人看起來十分心疼。
原來,胎兒在孕六個月的時候,已經檢查出面頸部有一腫塊,初步診斷為淋巴血管瘤。胎兒父母四處打聽,在醫生和朋友的強烈推薦下,來到了在治療血管畸形方面經驗豐富的鄭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這位牛寶寶在鄭大三附院產科順利出生后第一時間被送至血管瘤外科。春節期間,科室主任喬軍波每日查房,密切關注患兒病情變化,積極安排科室醫護人員完善各項檢查和手術的籌備工作,為手術的開展爭取更多時間。
患兒的瘤體在不斷增大,內出血不斷增多,牛寶寶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了,由于腫塊變得更大,擠壓氣道,她頸部傾斜更為嚴重,呼吸頻率波動不穩定,病情危急!由于病變侵犯面積過大,又靠近氣管,增加了手術及麻醉難度,一旦術中大出血,便會危及患兒生命!為了保證患兒安全,通過CVE(氣道造影)對患兒氣道進行綜合評估,幸運的是,檢查結果顯示患兒的瘤體尚未壓迫氣道,手術刻不容緩,喬軍波緊急聯系手術室麻醉科會診并進行全面評估,一場緊張的戰斗拉開了序幕……
上午10點30分,患兒進入手術室,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由于瘤體巨大,麻醉能否安全插管是手術順利進行的第一道坎,中心靜脈的置入也是為手術保駕護航的重要一步,為了將頭部擺正,以幫助完成插管,喬軍波將瘤體囊液快速抽出近50ml,減輕囊內壓力后迅速按壓并將頭部擺正,快速插管。
手術室、麻醉科和血管瘤外科的精誠協作,為手術的順利推進邁過了一道大坎。術中精細分離,保護大動脈、大靜脈,將整個瘤體完整徹底切除,即使是發絲樣的神經也盡皆保護。
整個手術過程順利,歷時3個小時40分鐘,術中出血僅10ml!這個消息,使所有在等待的患兒家屬和醫務人員松了一口氣。由于患兒年齡過小,術后需嚴密觀察,喬軍波迅速聯系了醫院NICU科,為患兒的康復繼續保駕護航。
手術的成功給了患兒一次重生,也讓患兒全家收獲到了巨大的幸福。這個春節令人緊張,又讓人難忘。
什么是淋巴血管畸形
淋巴血管畸形常見于兒童及青年,由淋巴管發育異常所形成,好發于舌、唇、頰及頸部。按其臨床特征及組織結構可分為微囊型與大囊型兩類。
(1)微囊型:由襯有內皮細胞的淋巴管擴張而成。淋巴管密集增生,構成多房性囊腔,形成彌散性腫塊。淋巴管內充滿淋巴液。在皮膚或黏膜上呈現孤立的或多發性散在的小圓形囊性結節狀或點狀病損,無色、柔軟,一般無壓縮性,病損邊界不清楚。口腔黏膜的淋巴管畸形有時與微靜脈畸形同時存在,出現黃、紅色小皰狀突起,稱為淋巴血管瘤。
(2)大囊型:主要發生于頸部鎖骨上區,亦可發生于下頜下區及上頸部。一般為多房性大囊腔,彼此間隔,內有透明、淡黃色水樣液體。病損大小不一,表面皮膚色澤正常,呈充盈狀態,觸之柔軟,有波動感。與深層血管瘤不同的是體位移動試驗陰性,但有時透光試驗為陽性。
淋巴管畸形的治療(無論微囊性還是大囊型)主要依靠手術。許多淋巴血管瘤在寶媽孕檢時期便可發現,淋巴血管瘤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只要制定合適的手術方案,運用精湛的醫學技術,便可以挽救生命!
淋巴血管畸形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并發囊內出血或囊內感染,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提醒大家發現疾病后要積極到專業科室咨詢就診,抓住治療時機。(
來源: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