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類隱,酒類俠。隱字寓意沉穩淡泊,俠字寓意豪情爽朗,這二字所承載的品性,皆交融在一杯一盞之間,也匯聚于王飛耀的茶業人生之中。如果說茶業事業為王飛耀招攬了四方來客,仰韶酒則是他款待客人們的豫酒首選。


【白酒千萬款,仰韶最難忘】
作為安溪河南茶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天善名茶總經理王飛耀多年沉浸茶業市場。閩南民間流傳著“寧可白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作為閩南人,王飛耀自記事起,便深受茶文化的熏陶。
如果說品茶問道鑄成淡雅謙和,觥籌飲鑒則釋放豪邁熱情。而在王飛耀看來,品茶如品酒。2008年,王飛耀來到鄭州開辟茶業市場,他把安溪鐵觀音帶進了大中原,也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無酒不成席。”和其他福建人一樣,王飛耀鮮少喝白酒。到河南后,王飛耀才真正接觸到白酒文化,而對他來說,品鑒過的白酒品類里,要屬仰韶酒最為難忘。
在多年前的一次應酬上,王飛耀第一次喝到仰韶酒,古樸大方的包裝讓他感覺很有特色,彼時的仰韶酒已變成了葫蘆形狀,上面是一兩70度的酒頭,下面則是九兩46度的柔和仰韶彩陶坊。“仰韶酒醇香而不烈,口感綿厚但不上頭,已然成為最能代表豫酒的白酒品牌。”每每招待外地而來的客人時,用魚紋葫蘆瓶陶制外身承載幾千年仰韶文化的仰韶酒,已經成為王飛耀向外地朋友舉薦河南本土好酒的首選。


【品茶如品酒,仰韶精髓在于“慢”】
而在王飛耀看來,品茶如品酒,背后也是有說法的。安溪鐵觀音香高味醇,素有“七泡有余香”之譽,這得益于茶葉品質,也受泡茶器具影響,而對白酒來說,儲酒容器之于白酒也如茶器影響茶香口感一般,酒容器材質的微妙偏差,就決定了品鑒者舌尖上的那一寸挑剔。


而仰韶彩陶坊獨創所“陶香”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仰韶文化為魂,以陶香品質為魂,陶泥發酵、陶鍋蒸餾、陶壇老熟、陶瓶盛裝的“四陶工藝”,釀就了仰韶酒有別于其他醬香酒的獨特口感。
坊間曾流傳著一段話叫:“糧為酒之肉,曲為酒之骨,水為酒之血,技為酒之魂。” 品茶如品酒,還在于品性上。像王飛耀一般的茶業者,品茶問道在于不疾不徐,講究一個清心凈氣。而仰韶酒也被稱作“時間的禮物”,歸于詩酒田園要靠九萬里問道,而仰韶彩陶坊的釀造精髓,則在于“不求快”:慢制曲、慢釀造、久儲藏。
仰韶的制曲,慢在對時令的嚴苛要求上,也慢在歷時漫長、繁重考究的工序上。不考慮選糧、洗糧時間,從開始自己做曲坯到準備投入釀造環節,就歷時7-8個月的時間。經年累月的久儲藏,讓陶融型原酒褪去了燥氣和雜味,讓酒香豐滿而協調。
注一灣水,取一瓢茶,入壺、出湯,觀而賞其妙,聞而悅其香。談話間,幾杯清茶下肚。酒桌上推杯換盞間的叮咚碰撞,此刻化作茶臺上的細微流水聲,不同的是口味清淡或濃烈,相同的是醇香背后的品質與工藝。“豫酒振興,依然要堅守品質,還需要大力宣傳。”如王飛耀所言,博大精深的仰韶文化,需要走出河南,就如仰韶彩陶坊一般,唱響自己的名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