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河南省多家三甲醫院的心血管病專家們齊聚鄭州,共同就如何有效管理心血管危險因素、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發病和死亡率展開討論。專家認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特別嚴重的一種類型,其發生發展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即人們常說的“三高”密切相關。如果任由這些高危因素長期累積,容易導致心臟血管內的斑塊破裂,進而造成心肌梗死等更嚴重的傷害。因此,如何進行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控制,從而降低ACS患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是關乎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課題。
血脂異常成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大危險因素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董建增教授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董建增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高血脂得不到有效控制是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然而由于我國廣大民眾對血脂異常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其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雖然通過多年努力,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當前我國ACS患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仍處于上升趨勢,追溯緣由還是在于危險因素的控制不理想——尤其是血脂異常的管理不理想。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簡立國教授對記者表示,為降低ACS患者死亡率,減少復發率,對于那些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高風險因素的ACS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強化血脂管理是重中之重。
降低全因死亡率是醫患共同追求的結果
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長期血脂管理,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閆繼鋒教授在會上回顧并分析了近年來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及相關指南。他指出,2018年在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Odyssey Outcomes研究[1]證實,使用阿利西尤單抗能夠顯著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且研究還觀察到阿利西尤單抗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相關[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湯建民教授在演講中指出,“全因死亡率”降低在醫學臨床研究中是不可多得的成績,它充分說明這種最新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診療價值,在充分驗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將可能為更多患者帶來獲益。尤其是對于一些合并復雜臨床情況,如合并冠脈多支病變、高血壓、糖尿病、既往做過支架手術等高危因素ACS患者,建議在治療和管理時優先選用能夠降低全因死亡風險的治療方案。
新方案,讓患者減輕負擔改善預后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韓戰營教授表示,雖然血脂管理的指標有很多,但是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現有指南一致強調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關鍵。新版歐洲血脂異常管理指南要求,ACS患者的LDL-C必須降到1.4mmol/L甚至更低。強化降脂治療是ACS患者早期的關鍵治療之一,能夠有效降低早期心血管事件風險和總死亡率;尤其是對于那些合并高危因素的ACS患者,在應用他汀類藥物后,仍不能達到靶目標值時,建議臨床醫師仔細、全面地評估患者狀況,積極選擇全新的降脂治療方案。
令人欣喜的是,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血脂管理方面,具備強勁降脂實力的全新降脂療法——兩周一次皮下注射的PCSK9抑制劑阿利西尤單抗注射液,2019年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已于2020年正式在中國上市。且這款新藥即將進入河南省各大醫院臨床應用。董建增教授在總結中表示,隨著全新的降脂方案進入臨床應用,定能惠及更多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出院后的二級預防管理,讓更多ACS患者的血脂管理盡早控制達標,重新擁有健康的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
[1] Schwartz GG, Steg PG, Szarek M, et al. Alirocumab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 Engl J Med 2018; 379: 2097-107.
[2] 經層次分析下僅具有名義上的統計學差異;因關鍵次要終點預先設定的層次結構中,全因死亡緊隨冠心病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故全因死亡率的P值被認為是名義上的。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