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河南日報通訊員 申鴻皓
4月16日,記者趕到65歲的社旗縣下洼鎮桃園村村民李保臣家時,他正坐在院子里,一張張悉心整理醫療報銷票據。
看到有人進院,李保臣的老伴兒一邊連忙起身讓座,一邊打趣說:“俺這老頭子呀,把這些當寶貝了,還越看越高興。”
“咱現在脫貧了,我的病也快好了,咋能不高興哩?”李保臣沖著記者抖了抖手中的一沓紅綠票據,“十五六萬塊的醫療費,俺自己才花了五六千塊錢,要不是黨的扶貧好政策,俺這條老命早沒了。”
記者接過票據,從一張張清晰的票據上,深切感受到了貧困群眾病有“醫”靠的踏實和幸福。李保臣去年先后住院治療12次,門診慢性病就診10次,兩項總費用合計157167.66元,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政康保、城鄉醫療救助、醫療兜底救助等6次報銷的費用就達151245.23元。最后統算下來,個人自付費用僅5922.43元。
“花小錢看大病,醫保救了俺的命!”李保臣說,2020年對于他來說,是災年,更是福年。
說是“災年”,是因為患上了消化系統腫瘤,備受煎熬的他,在“鬼門關”口來回轉悠。說是“福年”,得益于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他不僅申請了農村低保,還享受到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各項幫扶政策,摘得了“貧帽”,看得起病,望得見未來,心里亮堂多了。
“6次報銷政策的落地實施,讓老百姓進得了醫院、看得起病,不再是一句口號。”據該縣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郭國堂介紹,截至去年12月底,全縣累計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慢性病就診卡30032張,各項醫保報銷共計187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超過5.5億元,“免押金、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等醫療扶貧救助政策的全面落實,為李保臣這樣的貧困群眾撐起了“幸福傘”。
小院里紫荊花開得正艷,大病初愈的李保臣心情格外舒暢。“老百姓看病政府買單……共產黨領導才有今天……”和著《朝陽溝》的曲調,李保臣哼唱起了自編的豫劇。 (編輯 施尚景)
4月16日,記者趕到65歲的社旗縣下洼鎮桃園村村民李保臣家時,他正坐在院子里,一張張悉心整理醫療報銷票據。
看到有人進院,李保臣的老伴兒一邊連忙起身讓座,一邊打趣說:“俺這老頭子呀,把這些當寶貝了,還越看越高興。”
“咱現在脫貧了,我的病也快好了,咋能不高興哩?”李保臣沖著記者抖了抖手中的一沓紅綠票據,“十五六萬塊的醫療費,俺自己才花了五六千塊錢,要不是黨的扶貧好政策,俺這條老命早沒了。”
記者接過票據,從一張張清晰的票據上,深切感受到了貧困群眾病有“醫”靠的踏實和幸福。李保臣去年先后住院治療12次,門診慢性病就診10次,兩項總費用合計157167.66元,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政康保、城鄉醫療救助、醫療兜底救助等6次報銷的費用就達151245.23元。最后統算下來,個人自付費用僅5922.43元。
“花小錢看大病,醫保救了俺的命!”李保臣說,2020年對于他來說,是災年,更是福年。
說是“災年”,是因為患上了消化系統腫瘤,備受煎熬的他,在“鬼門關”口來回轉悠。說是“福年”,得益于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他不僅申請了農村低保,還享受到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各項幫扶政策,摘得了“貧帽”,看得起病,望得見未來,心里亮堂多了。
“6次報銷政策的落地實施,讓老百姓進得了醫院、看得起病,不再是一句口號。”據該縣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郭國堂介紹,截至去年12月底,全縣累計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慢性病就診卡30032張,各項醫保報銷共計187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超過5.5億元,“免押金、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等醫療扶貧救助政策的全面落實,為李保臣這樣的貧困群眾撐起了“幸福傘”。
小院里紫荊花開得正艷,大病初愈的李保臣心情格外舒暢。“老百姓看病政府買單……共產黨領導才有今天……”和著《朝陽溝》的曲調,李保臣哼唱起了自編的豫劇。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