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想過,健康科普知識會被改編成豫劇唱給百姓聽、會被制作成繪本讀給孩子嗎?您又是否想過,曾經只在電視上見過的名醫專家,有一天會走進你家,走到你身邊,為你望聞問切呢?
2018年,因為一場名為“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的開展,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全部成了現實。
3年間,先后有4867名醫務志愿人員投身其中,8.3萬場健康巡講,讓近600萬河南基層百姓和醫務工作者獲益,2020年河南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也提至26.76%……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河南醫療衛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更是“健康中原”建設路程中的一個個里程碑。
【豐富】
把健康知識唱出來,將熱點疑惑話出來
“好!”4月15日晚7點30分,河南省駐馬店汝南縣蓮花廣場上熱鬧非凡,廣場一側偌大的舞臺下,上百個座椅座無虛席,來晚的人只好站著看戲,而當健康大戲豫劇《鄉村醫生》第一幕剛開唱,臺下的掌聲和叫好聲便不絕于耳。
“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怪不得,我說這咋唱的都是健康知識。”臺下,有觀眾小聲說道。當天,許多人站著看完了這場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而老百姓的評價也在演出結束后接踵而至,“頭一次看這種戲,怪有意思”“把原來說的東西唱出來,以前記不住的,現在好記住了”……
與健康大戲《鄉村醫生》同時開場的,還有一場針對中學生的健康素養科普講座。
“你們這個年齡段,早戀也是一個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那么,早戀是洪水猛獸嗎?”在汝南縣汝寧學校禮堂,河南省級科普專家陸建義的提問,引起在座初一學生的激烈討論。
“早戀并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源于一種對異性的欣賞……”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陸建義的解答,有的同學還將講座內容詳細記在了筆記本上。“老師講的這些(內容),我爸媽都不會講,我也不好意思問。”在這名初一女生看來,當天的講座讓她解開了心里的一些疑問,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健康方面,都頗有收獲。
【成果】
3年8.3萬場健康巡講,近600萬基層百姓和醫務工作者受益
我們所看的文藝演出、科普講座,只是“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2018年至今,類似這樣的文藝演出已進行5627場,近600萬河南基層百姓和醫務工作者,從8.3萬場健康巡講培訓中獲益。
那么,什么是“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又為何要開展這一行動呢?
據了解,該活動由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河南省扶貧辦、河南省文明辦聯合開展。設立之初,該活動的目的就十分明確,即從解決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群眾缺乏健康知識導致因病致貧這一重要問題入手,深入開展健康科普服務,提高基本公共衛生和健康教育服務供給能力,促進河南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助力健康扶貧乃至健康中原建設深入有效推進。
而在這3年間,“省級示范活動先后走進光山、嵩縣、臺前等41個縣區,2019年活動在全省全面鋪開。”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處長楊力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18年至今,河南省抽調千余名省級健康科普、醫療專家,深入村鎮街巷,開展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健康科普講座、鄉村醫生科普技能培訓、健康素養標準課件研發、大型義診、醫療業務幫扶、為貧困戶上門做健康指導、捐贈科普讀物、唱健康大戲、全媒體傳播等“十個一”活動,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增進防病治病知識、提升健康素養。
“截止目前,省級示范活動參與幫扶的各級醫務志愿人員4867人,開展健康巡講培訓8.3萬場,義診341.5萬人,發布健康教育信息52.5萬條。”楊力勇表示,在這一系列活動的作用影響下,2020年,河南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已提至26.76%。
【完善】
健康巡講實現“五覆蓋”,讓“健康中原行”在所有縣區“開花結果”
從2019年度,“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獲得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兩次新聞發布會推廣健康中原行“十個一”做法,儼然,這項活動已成為河南健康科普工作的一張“名片”。
面對已經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這項活動會有所變化嗎?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若石表示,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抗疫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省衛生健康委、文明辦、教育廳、扶貧辦、民政廳、科協共同發力,聯合開展“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專項行動和健康促進“321”行動,普及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助推健康中原、文明河南建設。
而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豐富“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行動內涵,實現活動“三個全面開展”,即省市兩級“健康中原行”在所有縣區全面開展;健康促進“321”行動在縣、鄉、村基層全面開展;省市醫療機構結對幫扶所有縣區全面開展。
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健康巡講的針對性和規范性,實現健康巡講“五覆蓋”,即覆蓋鄉村醫生、老年人、婦幼、學生、職業5個重點人群。“希望通過這項活動,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健康素養和文明素質,讓基層群眾在活動中得到實惠、受到感染,真正為推動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張若石說。
【聲音】
不斷完善課件以更實用,講課的同時也是自己學習的過程
人們的需求會不斷發生變化,倘若長期聽同一個人講,又或者聽同一個課件,總有一天會感到疲勞,對此,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有無解決之策?“我們要確保科普內容‘活水常在’。”楊力勇稱,今年已明確各地市組建不少于40人的科普專家庫,縣級組建不少于20人的科普專家庫,且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專家庫人數逐年遞增5%。
此外,為提高健康巡講的針對性和規范性,活動課件已由5個擴增為12個,內容覆蓋健康素養66條(鄉醫版)、新冠肺炎、科學健身、預防癌癥等,主題愈發豐富、全面。
“每一次參加科普講座,對我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提升。”2007年從事健康科普講座工作以來,在健康科普這條路上,陸建義已經走過了十多年,而相較于過去所做的科普講座,他認為“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活動的科普講座更有針對性。
“就像來給學生講科普,孩子們會跟你互動,會給你提問,所以在給他們講的同時,我自己也收獲很多。”陸建義坦言,跟隨“健康中原行”做科普這3年時間,他自己的意識與觀念在不斷提升,知識與理念也在不斷更新,而每一場講座結束后,他也都會進一步打磨授課內容與方式,“也是一種自我提升過程。”
【記者手記】
期待更深入基層,讓需要的人獲得力量
不管是在科普講座還是在義診現場,看到排隊等待與專家面談的村民,看到輕側上半身努力聽講的婦人,看到因名醫入戶激動不已的老翁,看到來不及午休就趕赴患者家中,為患者脫下鞋襪診斷、彎腰曲背的醫者,作為參與報道的我突然想到信任和希望兩個詞。
對百姓來說,他們希望見到名醫專家,聽到他們的聲音,認清疾病的樣子;對醫者來說,他們希望更加深入基層,去破解健康知識盲區和誤區,讓患者重獲健康,讓更多的人掌握對抗病魔的能力。
記得當天,我跟隨“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團隊,來到汝南縣一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家中。52歲的他由母親照顧了近40年,而今,80多歲的老母親依舊滿心擔憂他的將來。
那天,高延征邀請他到河南省人民醫院接受治療。他很開心,可又有些猶豫,問“得多少錢”,高延征比了比手指,“兩三萬有沒?”他開心地點了點頭,“有!”。
在國家醫保政策、河南省人民醫院“八方援·中國夢·脊梁工程”救助項目的幫助下,他省下了數倍治病錢,并在不久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那一刻,他語無倫次的感謝了一圈兒的人,從他那斷斷續續的話語中,一種抓住希望的喜悅悠然眼前。
在汝南,我聽到最多的是為活動點贊的話,是“省里專家講得好,能不能給他們說說,以后多來來我們這兒”的期待。而這個愿望,“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健康扶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一定會讓實現的。(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