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2021交流活動暨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會上發布了國內首份產教融合年度報告《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2020-2021年度報告》,并為新成立的鄉村振興金融研究中心揭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黨組副書記金文成,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理事長、建行大學校長田國立,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秘書長、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出席了發布活動。
田國立表示,建設銀行作為國家首批產教融合示范型企業,聞令而動,躬身而行,和各位聯盟成員一起從企業到院校,從城市到鄉村,從試點到示范,探索產教融合實踐。建行與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作開辦本科生“金融科技菁英班”,與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啟動金融科技碩士和中小微企業Mini-MBA項目,與南開大學協商共建“智能銀行管理”碩士專業,還即將與北京師范大學開展產教融合戰略合作。經過兩年多的攜手共建,逐步夯實了聯盟“大廈”的根基。
隨著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金融的“水利設施”已經相對陳舊。身處新時代、探索新金融,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必須培養出更多的新金融“治水”人才。聯盟通過開展“金智惠民”培訓,已惠及三百多萬受眾,賦能中小微企業家、個體工商戶、鄉村干部等人群,打造了更大的時空學習模式。聯盟連續兩年組織“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進鄉村、走近農民、走入田間地頭,讀懂鄉土中國。建行通過“三大戰略”的實踐,建設“勞動者港灣”“建行大學”,讓我們從“不那么像銀行”的新打法中愈發認識到社會期盼與自身期待可以相合相通,社會責任與自我發展可以相融共生。志同道合的聯盟伙伴要今后一同,以“融通四海 合納百川”為愿景,讓金融之水不再成為“堰塞湖”,而是將其引流至田間阡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改革任務。國家發改委作為這項工作的牽頭單位,從三個方面發力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一是布局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二是推動行業產業企業和聯盟建設;三是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以建設銀行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堅決響應國家號召,高舉改革大旗,主動作為,取得了積極成效。各相關單位要共同努力,通過深化產教融合,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為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黨組副書記金文成表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當前和今后時期我們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如何解決鄉村振興中的人、地、錢支持問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要把人才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建設銀行開行業先河、樹國有大行擔當,攜手聯盟成員共同推動構建新金融生態,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走出了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新模式。
北京大學企業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峰認為,企業大學承載了國家對人才培養和人才發展的重視,企業大學開展社會教育是產教融合的創新。建設銀行“金智惠民”培訓、“學子下鄉”活動、“裕農學堂”建設等實踐都取得了突出成績,以產教融合踐行了人力資本理念,是具有奉獻意義、值得稱贊和推廣的產教融合新模式。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教育培訓能夠更加精準、智能化,未來要加強在線學習建設,讓更多的紅利輻射到全社會。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表示,科大訊飛與建設銀行合作由來已久,已有“95533智能語音導航”“客服中心智能語音分析”等成功實踐。建設銀行對金融、科技、教育之間的結合非常重視,在產教融合聯盟中也形成了一些具體成果。以因材施教的理念推進,隨著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應用的不斷深入,我們有信心以聯盟為示范,把我國的人口資源紅利轉變為人才資源紅利,轉變為中國經濟發展、中華民族復興的持續動力。
建行大學執行副校長、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陳孝周對《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2020-2021年度報告》進行了詳細解讀。《報告》是聯盟站在全局高度,認真思考和探索產教融合實施路徑的智力輸出,向全社會交出聯盟兩周年的任務答卷。整體架構“一衣帶水”,體現了“讓金融‘活水’流向最需要滋潤的地方”的新時代思量。全文脈絡緊扣聯盟的工作重心“產”“教”“融”“合”四個方面,以創新驅動為基石促“產”,以培養人才為重點促“教”,以共享共建為手段促“融”,以賦能社會為目標促“合”,結合豐富案例多角度透視,分類細述產教融合的實踐成果。《報告》核心以大數據實證,從“賦能社會、提升價值”“產教一體、孵化轉化”“復合錘煉、人才涌現”“普惠共享、服務民生”四個方面反映聯盟的開拓進取和穩步前進。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從運用新金融特性、實施新人才方略、創建新產教高地三個方面推動產教融合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聯盟單位作用。產教融合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希望能以《報告》為啟示,拋磚引玉,號召全社會“全體干”,積極發動更多的單位共同參與,一起來添磚加瓦,更好地服務新金融、培育新人才、助力產教融合。
當天,鄉村振興金融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研究中心定位于聚焦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理論與實踐,融合戰略、業務與人才,專業化開展鄉村振興模式研究、系統化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開放化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三大功能,將統籌開展鄉村振興金融有關的專業研究、教育培訓、合作交流等活動。同期,依托該研究中心,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建設銀行五家單位共同發起組建中國鄉村振興金融專家智庫。智庫將廣泛覆蓋政企銀校各界,包括“三農”專家、農村金融專家等,共同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為金融發聲、替金融進言、獻金融之力。
據悉,“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于2018年12月正式在京成立,聯盟以服務國家建設為本質使命,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職能,以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為初心情懷。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達75家,包括高校、社會機構、金融機構、創新型企業等。
兩年多來,聯盟持續組織開展“金智惠民”培訓、“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等,不斷延伸賦能社會的觸角。截至2021年一季度,“金智惠民”工程已惠及351萬人次,獲工信部、全國總工會、人民網等嘉獎。聯盟已啟動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近百個,發起設立的全國首家集貸款、投資、孵化于一體的金融孵化平臺“創業者港灣”在全國16個地區建設孵化場所165家,為2475家入灣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超百億。聯盟始創的“金融科技師”認證項目已培養6000余名金融科技師。建行與香港大學聯手打造的“數據分析師”專業證書正式納入香港地區資歷架構體系。建行與聯盟成員單位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創辦的“金融科技菁英班”正在著力培養金融科技人才。聯盟創新合作形式,聯建教研中心,建行大學與南開大學共同成立“系統性風險研究中心”并對外發布國內首個風險指數,建行大學與西南財經大學合作成立了私人銀行教研中心、金融與會計教研中心,與廈門大學合力構建“資本市場教研中心”。聯盟首次主辦的“新金融 建未來”創新馬拉松大賽累計招募創新創業項目2000余個,吸納社會優秀創新人才和創意。組織2萬多名學子暑期深入全國1萬余個村莊進行社會實踐、調研和服務,投身鄉村建設和志愿服務。有力促進了教育、金融、產業的融合發展。
新金融人才產教融合聯盟副秘書長,建設銀行、建行大學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高校、金融機構、創新型企業的部分聯盟成員單位的代表、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參加了發布活動。(李佳)
來源:建設銀行
編輯:李亞鍵
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