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大學五附院急診科夜里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男性患者,2小時前進食油膩食物后出現右上腹疼痛,伴后背部放射痛,疼痛劇烈難以耐受。值班的張晶醫師詳細詢問著患者的病史,并為患者做全面的體格檢查,查體顯示右上腹壓痛,墨菲氏征陽性,肝區叩擊痛陽性。根據病史及查體,張晶醫師判斷患者為膽囊結石急性膽囊炎,后續的彩超檢查也證實了該診斷,遂聯系肝膽胰腺外科值班醫生張永后,患者被順利收住入院。



主治醫師張永接診后,為明確膽囊及膽道情況,安排患者進行了MRCP(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見患者膽囊呈“葫蘆”狀,膽囊內見多發小結節狀低信號影。這是一例罕見的膽囊畸形,因先天發育或后期炎癥誘發膽囊結構發生變異,膽囊被分割成大小不等類似“葫蘆”狀的結構,這也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在科室主任李曉勇的指導下,張永主治醫師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并為患者安排了腹腔鏡微創手術。

▲ “葫蘆狀”膽囊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主治醫師張永術中探查見大網膜與膽囊、部分腸管粘連,膽囊體部有兩處狹窄,將膽囊分割成三部分,膽囊呈“葫蘆”狀。因遠端的膽囊腔內的膽汁排出不暢,極易再次形成結石。由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遺留瘢痕小等優點,經過1個小時的手術,成功切除了困擾患者許久的膽囊,并松解粘連的腸管和網膜。

術后在宋偉華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的精心照顧下,患者恢復理想,第二日即可進食、下床活動,很快康復出院。臨別前,患者對鄭州大學五附院肝膽胰腺外科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專業的護理服務表示誠摯的感謝。
科 普 時 間
“葫蘆”狀膽囊可以見于膽囊先天畸形,由于胚胎期膽囊發育異常所致,一般較少引起臨床癥狀,可終生無癥狀,也可發生結石、感染、系膜扭轉而發病。
本病容易并發膽囊炎、膽石癥等,應引起大家的重視;也可以見于慢性膽囊炎,由于炎癥的反復刺激,會導致膽囊壁增厚或萎縮,從而造成膽囊形狀發生改變。膽囊畸形目前的治療主要是處理并發癥及切除畸形膽囊。
科室介紹

肝膽胰腺外科技術力量雄厚,人才結構合理,擁有外科手術、射頻消融、腹腔鏡微創和腫瘤綜合介入治療為一體的多學科專家團隊,設有腫瘤射頻治療中心,納米刀國際培訓中心河南分中心,微創治療中心,分子診斷及靶向治療研究基地。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主治醫師及主管護師12名,中高級職稱人員占80%以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余名,長期承擔鄭州大學研究生、本科生的理論課程及臨床實踐教學任務。科室成熟開展肝膽胰腺腫瘤多學科協作綜合治療(MDT),成熟開展高難度復雜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包括中央型肝癌切除、肝右三葉切除、擴大左半肝切除);肝門部膽管癌根治及擴大根治手術;肝內外膽管結石及膽道狹窄的手術治療;高位膽道損傷一期整形修復重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段胰腺腫瘤切除術、胰體尾腫瘤切除術、胰管切開取石并胰管-空腸吻合術;門脈高壓癥斷流與分流術;布加綜合征下腔靜脈球囊擴張術、人工血管搭橋術、轉流及根治性隔膜切除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TAPP、TEP)、經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原發性、轉移性肝癌及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納米刀消融及射頻消融手術;肝動脈介入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等手術。科室設有床位60張,肝膽胰腺外科疾病的科研、教學、臨床多個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科室匯集復雜疑難肝膽胰腺疾病外科手術、射頻消融、綜合介入及腹腔鏡微創外科專業于一體,已形成一定區域優勢,輻射省內多個地區。科室醫護人員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目前承擔國家衛計委課題1項,河南省教育廳、科技廳、衛生廳課題3項。
來源:鄭州大學五附院
責編:吳兵
審核:劉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