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接到多名消費者投訴,有不法分子冒用正規金融機構APP,實施網絡詐騙活動,嚴重干擾經濟社會生活秩序,涉嫌違法犯罪。
對此,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謹防詐騙,避免財產受到損失。
【】詐騙手法:誘使下載APP,脅迫你交“認證金”、“解凍費”
據介紹,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銀保監會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未經銀保監會批準,任何機構不得在名稱中使用“消費金融”字樣。
不法分子通過短信鏈接或貸款平臺推送的方式將信息發送給消費者,引導有資金需求的消費者下載非法使用知名金融機構Logo 標志的 APP,以發放貸款為由以被冒名機構的名義與用戶簽署《借款合同》,并以“專屬客服” 的名義用 QQ 和用戶聯系實施詐騙。
在消費者下載軟件注冊完信息后,假冒 APP“專屬客服”以“銀行卡號有誤、貸款被銀行凍結”等理由,在未給用戶放款的前提下要求消費者先交認證金、解凍金,并采用偽造監管部門資金凍結通知的手段,以影響征信、承擔責任之名脅迫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向他們收取認證金、解凍費等費用,從而實施詐騙。
【】省消協:凡是放款前先收取保證金等費用的,往往都是騙局!
河南省消協提示,消費者如果有資金融通需求,應通過正規渠道從金融機構辦理,正規金融機構在辦理貸款業務過程中不會收取認證費、解凍費、保證金、驗資費等名目的費用。
對于陌生來電、非正規網絡途徑推銷“低息快捷”“免抵押擔保”貸款業務的行為,廣大消費者應提高警惕,凡是放款前先收取保證金、解凍金、激活金、服務費的貸款往往都是騙局,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要注冊不明來歷的網站或手機APP,不向來歷不明的賬戶或個人匯款。
消費者一旦遭遇此類詐騙,應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線索。
如對金融業務存在疑問,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向有關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咨詢核實,要擦亮眼睛,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保護好自身財產和信息安全。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 實習生 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