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諸多剛邁進大學校園,靦腆且拘謹的學生一樣,彼時剛上大一的朱久鵬,還尚未真正接觸過白酒。與周圍人熟絡后,仰韶酒便成為朱久鵬跟舍友推杯換盞、暢談理想的首選。“那時年輕,不懂白酒的品鑒,但經過驗證,仰韶的確是不錯的選擇。”朱久鵬說道,畢業后好幾年的時間里喝的也是光肚大曲。
身為豫中人,對于仰韶酒也自有別樣的情感。在朱久鵬看來,從他上大學的那個年代起,仰韶便是河南的名酒,也是當時的主流。
認知懵懂的年代,口感上佳又貼合老百姓消費水平的仰韶酒,以高品質口碑流經在街頭巷尾間。朱久鵬記得,那時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小飯館兒里,很多人都在喝仰韶酒。
這經得起多年考驗的獨特白酒風味,可謂是大有來頭。2004年,仰韶酒業結合河南的地域優勢、產糧優勢、文化優勢,在傳統五糧的基礎上融入了大麥、小米、蕎麥和豌豆四種糧食,并把東西南北的所有白酒香型的優點集中起來取其精華,獨創“陶屋制曲、陶泥發酵、陶甑蒸餾、陶壇儲存”四陶工藝,這才有了經久不衰的仰韶陶融香。
陶香仰韶,如同摯友
時隔多年,盡管包裝與往日不盡相同,但承載千年仰韶文化的仰韶酒,伴隨著“九糧四陶”工藝,流傳至今。朱久鵬對仰韶的鐘愛品類,也從光肚大曲衍變成了彩陶坊。
隨著年歲增長,朱久鵬感慨道,喝酒的圈子越來越小。“小”在只剩三兩酒友,也“小”在對白酒品類的抉擇。而在這不斷精簡的“圈”內,仰韶酒如同摯友一般,從未離開過。
“彩陶坊,深入人心。” 品鑒過不少白酒,于朱久鵬而言,仰韶彩陶坊卻是最獨特的存在。用他的話說,如今的彩陶坊,已不僅僅是一瓶酒。
彩陶魚紋葫蘆瓶外身、綿厚醇香的洞藏彩陶坊,背后承載的是千年仰韶文化,仰韶彩陶坊無論是在文化底蘊上,還是包裝命名上,都讓朱久鵬記憶深刻。
步入社會后,大學里一飲而盡時的酒桌豪情,還是耐不住時間的浸潤,如今的朱久鵬,對酒體有了更多的要求。“應酬多了,飲酒量卻少了,不能再像年輕時一樣,一杯二兩下肚。”
“中原人豪爽,大塊兒吃肉,大口喝酒,但同時,也可以借鑒小杯飲酒。” 朱久鵬表示,小杯飲既能品鑒酒的口感、酒體的質量,在品酒過程中,也能增加很多樂趣。河南“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地域氣質,也如同陶香的仰韶酒一般,吸收東南西北之所長,并在各種香型原有優點的基礎上進行融合升華,將陶香帶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稿件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李謨昱
審稿: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