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文圖
用只有十六分之一的土地,生產出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河南因此被稱之為“國之糧倉”。
“大國糧倉”都是如何入庫出庫的?在各行各業都講究智能化的當下,糧倉的智能化管理程度如何?
6月19日,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活動在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新港直屬庫舉行,為我們揭開了“大國糧倉”的神秘面紗。


成績:
河南1.6億畝土地,生產出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
6月19日上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新港直屬庫高朋滿座。
當天,中儲糧集團公司第四屆公眾開放日活動在此舉行啟動儀式,來自河南省政府有關部門、上下游企業、社會公眾以及媒體代表走進中儲糧,共同探秘大國糧倉。
中儲糧集團公司董事長鄧亦武稱,再過十多天,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回顧黨領導糧食工作的歷史,是一部成功解決吃飯問題的偉大奮斗史,是一部糧食流通體制革故鼎新的改革史,是一部糧食儲備體系功能不斷完善的發展史。今年將本屆公眾開放日的主題確定為“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就是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堅定信念、強化擔當。


據了解,目前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300億斤。河南小麥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占據全國的四分之一。河南用只占全國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產了占全國十分之一的糧食,對全國糧食貢獻率達到23.1%。
這一系列數據,再一次驗證了河南“大國糧倉”的稱號名符其實。
據了解,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央儲備糧實行垂直管理,中儲糧應運而生,由此掀開了國家糧食儲備制度改革的新篇章。
中儲糧現有24家分公司、8家子公司,在全國布局直屬庫和分庫980多個,中儲糧儲備體系網絡布局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全國90%的地級城市和13個糧食主產區95%的縣。
此次開放日活動,全國開放庫點將達到300余家,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開放規模再創紀錄,目的就是要增強全社會對我國糧食安全的信心。
揭秘:
外面炎炎盛夏,小麥蓋著被子開空調,比人過得都舒服
鄭州市民林女士最近有個小煩惱,春節前回老家帶回的花生和大棗,最近生了蛾子,滿屋飛得都是。
“不是說天氣越干燥,越利于糧食儲存嗎?這都怎么都生蛾子了?”林女士很是不解。
6月19日,在參觀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新港直屬庫時,中儲糧工作人員稱,糧食的儲存氣溫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高了就容易生蟲。實時監控系統顯示,當天上午10:50左右,外面氣溫33度,糧倉內氣溫只有13度。


中儲糧一個淺圓倉,高32米,能容納9800噸小麥,該如何降溫呢?
工作人員稱,倉頂設有4個軸流風機窗和4個自然通風窗,倉底設有4個通風口和2個回風口,倉內還配備有32根電子測溫繩、氮氣氣調等。
“像今天這樣,外面30多度,人熱得不行,可在糧倉內,小麥、大豆、玉米等,蓋著被子開著空調,比人過得都舒服。”技術專家的一番話,惹得在場嘉賓哈哈大笑。
智能:
原來檢查直屬庫得一整天,現在一個小時就夠了
河南很注重藏糧于技,截至目前,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3%,其中,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500萬畝。
中儲糧在技術方面有何創新?
技術專家介紹,21年來,中儲糧一直在圍繞安全儲糧、綠色儲糧、節能降耗,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持續發力,基本形成了北方以低溫準低溫儲糧為主、南方以控溫和氣調儲糧為主的儲藏技術體系架構。截至目前,中央儲備糧綠色科技儲糧覆蓋率達到98%,“四合一”儲糧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內環流控溫”“氮氣氣調”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深度改造傳統糧庫,實現所有直屬庫智能化管理全覆蓋,實現對直屬企業管理全過程實時在線監控,織就國內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物聯網。


“以前要檢查完一個庫區,得用一天時間,現在,坐在電腦前,點點鼠標,就要查看到實時監控,一個小時就左右就可全部查看完畢。”技術專家介紹。
目前,中儲糧宜存率從公司成立之初60%快速提高并穩定在95%以上。中儲糧的綜合儲存損耗率從2%以上降至1%以內,全系統完好倉容近1億噸,97%以上為高大平房倉、淺圓倉等現代化倉型,取代了蘇式倉、席?囤等落后倉型,“藏糧于技”效果顯著。
最近,中儲糧還新研發了政策性糧食收購“一卡通”系統,現已在全國一萬多個收儲庫點推廣。研發應用了“惠三農”預約售糧APP打通預約、收購、結算全鏈條,提高了糧食收購效率,進一步推動國家惠農富農政策落實落地。


監制:趙強
統籌:王俊偉
編輯:吳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