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河南省公安廳召開打擊文物犯罪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我省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工作情況。
河南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二
河南省文物資源豐富,是全國的文物大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二,有世界文化遺產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70處,文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持續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
2017年以來,按照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統一部署,全省公安機關與文物部門密切協作,持續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破案件、打團伙、追逃犯、繳文物、斷鏈條。累計偵破各類文物犯罪案件421起,其中,公安部督辦案件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95名,其中,全國A通逃犯12名,B通逃犯10名。追繳文物5442件,其中,一級文物14件,二級文物48件,三級文物595件,一般文物4785件。我省打擊文物犯罪始終處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去年8月31日,公安部在全國部署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我省抓獲犯罪嫌疑人345名,全省文物犯罪呈逐年下降趨勢。持續開展專項打擊,重點案件全部偵破。
專項行動中安陽市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了殷墟系列盜掘案,立案的26起案件全部破獲,打掉犯罪團伙16個,先后抓獲文物犯罪嫌疑人268人,公訴205人,刑事判決155人,追繳、扣押文物796件(其中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29件,一般文物761件),沉重打擊了盜掘殷墟文物犯罪的囂張氣焰,嚴防了盜掘殷墟案件的再次發生。鶴壁辛村遺址、洛陽邙山陵墓群、鞏義宋陵、信陽城陽城等文物案件高發態勢受到有力遏制。斬斷倒賣產業鏈,涉案文物全部追回。
地下文物市場活躍,文物倒賣犯罪猖獗
文物價格水漲船高,動輒幾十萬、上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成了個別人一夜暴富的捷徑。為追回被盜、被賣文物,挽回國家損失,斬斷犯罪鏈條,公安機關確立了“以追繳文物為核心”的理念,探索創新“打團伙、摧網絡、追文物、扣資金”的全鏈條打擊模式,對盜掘、盜竊文物的組織者、出資者、實施者以及倒賣、運輸、銷贓、收贓、走私等各個環節的違法犯罪人員全部依法打擊,徹底摧毀文物犯罪的利益鏈條。漯河市公安機關在安徽警方協助下追回一級文物編鐘3件;駐馬店新蔡縣公安機關追回一級文物戰國金幣2件;周口太康縣公安機關追繳被盜掘金絲楠木4噸,漢代漆木器等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203件。
嚴厲打擊涉文物犯罪
省公安廳建立了重大文物犯罪掛牌督辦機制,各警種部門合成作戰模式。同時與文物管理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情報會商、協同辦案機制,共同開展被盜掘文物犯罪案件現場勘查,業務培訓,在文物咨詢、移交、鑒定、評估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提升打防質效,形成打防合力。提升安防等級,做到重點文保無盲區。與文保部門共同在重點文保單位建立警務室、工作站,強化日常巡邏防范,實施點對點保護,充分利用人防、技防、物防等手段,完善了基礎設施,落實保護措施,堵塞安全漏洞,確保文物安全。安陽殷墟等重點保護單位設立了警務室,除視頻全天候監控外,還有無人機空中巡邏,安全防控水平不斷提升。
發布會上,公安機關正告盜挖、販賣文物的犯罪分子懸崖勒馬,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同時,省公安廳開通舉報電話:0371-65882901,受理文物違法犯罪線索舉報,對舉報人保密,并根據查證情況給予獎勵。(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