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有所需,“鄂”有所援。河南災情牽動人心,來自全國的民間救災力量里,湖北梯隊快速響應,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傾心相助。
7月22日晚,卓爾集團300多人接力協作,連夜籌集價值300萬元的礦泉水、方便食品、消毒水等,通宵備貨組織裝車,通過100臺車緊急送往河南周口。良品鋪子河南分公司員工為600余名孩子送去食物補給。勁牌公司7月23日向河南慈善總會捐贈300萬元現金以及120萬元物資。宜昌人福藥業公司向河南省周口市捐贈價值380萬元的藥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6日15:00,楚商民企累計捐贈款物達30106.71萬元(現金18783.21萬元,物資11323.5萬元)。

(救災物資抵達河南周口川匯區)
只要受災群眾需要,我們有就送
“只要河南受災群眾需要,我們就送;只要漢口北市場有,我們就送!”卓爾公益基金會創始人閻志如是說。
22晚,卓爾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組織旗下漢口北集團啟動采購生活物資,連夜籌集貨源。
7月23日中午,卓爾的救援物資通過旗下小雪物流公司100臺貨運專車分批駛向四五百公里之外的河南,運往周口市西華縣、扶溝縣、太康縣、川匯區等五個區縣。晚上八點,首批貨車抵達河南周口經濟開發區。到24日凌晨,救援車隊陸續抵達川匯區、西華縣、扶溝縣、太康縣。

7月24日上午,獲悉周口仍需要救生衣、救生圈、拋繩器、編織袋、土工布、沙袋、雨衣、膠鞋、毯子、毛巾等救災物資,卓爾公益基金會從漢口北采購齊全送往周口。當天下午,15車應急救援物資再次從武漢漢口北出發,馳援周口市扶溝、西華等地。
7月25日,根據河南鶴壁市和周口市扶溝縣的最新急需物資清單,卓爾再次在漢口北市場緊急采購30車應急救援物資,包括編織袋、防汛沙袋、土方巾、口罩等送往河南鶴壁三地,并持續增援周口扶溝。
這家企業3天內組織150臺車應急救援物資分4批次捐送至河南受災地區。
再遇漢口北
賈魯河,扶溝人民的母親河,直到這次洪災前,它都不為人知,雨季時河心小洲白鷺翩翩,旱季時裸露出大半的河床。
老趙的家距離賈魯河岸直線距離不到兩百米。1991年,老趙到武漢出差,臨走時去漢正街給媳婦挑了條墨綠色金絲絨西褲,這條來自時
尚之都的褲子,一直被老趙媳婦珍藏在衣柜里。
7月24日下午,賈魯河水位仍在上漲,老趙家門口的水面距離河堤擋墻只剩六個臺階,一公里外的北關大橋已經看不見橋洞。鄰居們沿河開墾的小菜地和扶溝人祈求風調雨順的龍王廟,早已消失在大水里。
扶溝人許久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水,也許久沒有見過如此熱情的支援。撤離的人群被安置在學校和體育館,物資卸下才發覺,送來物資的就是那個打造“新漢正街”的卓爾。以往,扶溝的商戶到那里打貨,這一次,漢口北把救援物資送到了他們身邊。
這一次,漢口北市場很多批發老板也主動獻出愛心,自發捐贈了雨衣、雨鞋、編織袋、拋繩器、食品、衛生紙等1萬多件物資。
扶溝方言里有個詞叫做“實性”,形容一個人實誠,話不多,有一種質地結實的善良,對你好,就是好到心眼里去,要幫你,一定幫到你最需要的地方。
關鍵時刻,及時送達,送到的都是用得上、能救命的物資,再遇漢口北,“實性”,是扶溝人可以給予的最真誠的贊賞和感激。
漢口北在這一次救援中再次顯示了“中西部最大商貿物流平臺”的十足成色。它像一個百寶箱,編織袋、雨靴、皮劃艇......簡直是無所不包、應有應有。河南的應急救援物資清單,除了打樁機外,其他的小件基本都從漢口北找齊了。去年,漢口北還曾為建設方艙醫院床具和大量生活物資。
志愿者精神和新時代的湖北擔當
大災當前,分秒必爭。閻志的家鄉羅田,最近處距河南商城僅有二十公里。湖北與河南,界限只存在于行政區劃層面,相依的是山水,是鄉音,是雞犬相聞的守望。
豫鄂有情,去年 40家河南上市公司捐錢捐物支持武漢。這一次,星夜兼程,源源不斷向河南捐送物資,是為山水相依的同胞手足,是湖北人的依依反哺,更是新時代背景下的湖北擔當!
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扶危濟困,讓饑者得食,寒者得衣,是根植于華夏文化的基因。

7月24日凌晨,西華5名援鄂醫生特地到卓爾工作人員住宿的賓館探望,熱情擁抱,并送來了醫院食堂制作的胡辣湯,呈現了豫鄂有情、守望互助的動人一幕。
負責連夜運送物資的工作人員和卡車師傅們還沒來得及吃飯,就帶上了河南當地群眾給他們準備的胡辣湯和油條包子返程武漢,馬不停蹄地裝上新的一批應急救援物資,再次踏上馳援周口的征途。西華縣接收到滿滿50車的救援物資,縣里慈善會秘書長牟登峰說,“沒想到湖北人民給我們送來了這么多救災物資,非常及時,也是我們急需的。”
不僅慷慨解囊,同時立足于真正的需求,發揮企業的組織優勢,竭盡所能,親力親為,不畏繁難,把最需要最急迫的東西送到人們身邊,這樣的勇敢擔當的公益行動正是企業界的志愿者精神。
洪水會盡快退去,人們會再次擁抱朗月星空。而不變的是赤子之心,勇敢的擔當和真誠的對生命的關懷,總會撥云見日,鼓舞人心,傳遞著堅定的力量。
稿件來源:卓爾集團
審核:劉鶴洋
編輯:張怡